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定河山 >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两个任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段素廉与大理国王宗被带走后,黄琼又与诸臣工谈了一会话,又听取了一些奏报,便散了朝。这种大朝会,并不是真正商议事情的。身为当朝皇帝,那里能与一群五六七品官员商议什么事情?除了听取一些难得面君的低级官员,一些对朝政看法的奏报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扯皮。但这种大朝会又是惯例,便是无比厌烦的黄琼也不得不顺从祖制。

    在散朝之后,黄琼又将傅远山、吕端,还有六部尚书、永王,都招到了温德殿。宣布了两件事,一个是在京新王府的修建,二便是老爷子陵寝加快完工。听到黄琼拆了桂林郡王府,还有大半个桂林郡王陵寝,来为老爷子修陵,还有为自己弟弟们修建王府,在座的大臣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说话。修建王府的事情倒也罢了。

    那些皇子,他们懂的什么好坏?至于皇帝要求,新王府不再按照原本的亲王府定制修建,一律压缩规模。将原来的诸王府的正殿,也就是所谓的承运殿,由原来的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缩减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不在修建后殿,不在修建左右配殿。整体房屋,不得超过一百间。其余规制,缩减三成的做法,这些大臣除了永王之外,还是举双手赞成的。

    如今皇子不在就藩,将来留居京城的皇子数量,势必要大幅度增长。不仅当今这位,便是太上皇还未出宫的皇子,就有八九个。这几年,都要陆陆续续的出宫就府。京城现有的王府,明显不够用了。如今国家财力匮乏的情况之下,这样至少可以大幅度压缩费用。至少过去修建一座王府的费用,如今修建两所,还可能会有剩余的。这对国库是一件大好事。

    在这些官员心中,只要能省钱,使用旧料啥的那都无所谓。再说,他们都听说桂林郡王府,占地连绵数十里,所有材料都是一顶一的上好材料。便是旧料,用来给那些只领俸禄不办事的皇子来说,也算不上亏待他们。可谓是一举两得不是?所以,对于黄琼所说第一件事,大家都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附议。便是想要说什么的永王,见到大家都赞成也不好开口小】

    【说】

    可第一件事,却是让诸臣,包括年纪越来,性子越老而弥坚的傅远山在内,都有些犯了嘀咕。若是真按照黄琼说的,的确可以省去大笔备料时日和费用。可用一个郡王陵寝的旧料,去给自己亲爹修坟是不是有些不孝?哪怕那些材料再好,可也是旧料不是?这天底下,除了亡国之君外,还没有听说那位不是亡国之君的皇帝,陵寝是用二手货修建的。

    难道这位主真的不顾名声吗?此事一出,别说诸臣,便是管着户部,如今大齐朝的支出,几乎是他一支笔。这几年为了集中一切资源两线作战,筹措军资,对朝廷支出扣紧到一文钱都不敢乱花的吕端,都坚决的反对。倒不是因为如今伪帝叛乱,已经被彻底平叛。在军费上可以松一口气了,便敢花钱了。而是因为这么做,他实在担心这位主的名声。

    一个大不孝的帽子扣下来,便是你身为当朝皇帝,恐怕都难逃攻击。更别提,天下的那些宗室,如今嘴服心不服的可是大有人在。若是因为此事,被人抓住小辫子实在犯不上。再奢华,可守不住江山又有什么用?守住江山,让天下黎民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让大齐的江山千年,这才是对太上皇最孝的。而且在朕看来,有了这些料,康陵还没有修建的建筑,倒是可以改一改,比照着高宗皇帝的永陵来。地宫与宝顶已经修建完成,大行皇后已经安放地宫就不要动了,其他的就按照永陵规制来。”

    “太上皇当年,在本朝江山几乎要陆沉之际,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并重新夺回了我大齐江山,可谓是我大齐的中兴之主。朕看除了其他建筑比照永陵来之外,?恩殿便按照太宗皇帝定陵的规制来。还有,工部与御用司,要对巩县皇陵尽兴一次彻底的检查。这批材料运来之后,若是修建完毕康陵,还有剩料的话,全部都用来维护其他诸陵。”

    面对黄琼的一锤定音,还是想要再劝劝的吕端,却是看到傅远山微微摇头,示意不要再劝了。也只能在心中,犹豫了一番之后闭上了嘴。而让诸臣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黄琼却是将话题一转,对着于明远道:“于爱卿,如今海外通商的已经全面铺开。诸商人,现在无不纷纷购船,招募船工准备出洋。而朝廷的水师,如今糜烂不堪,怎么为出海诸商保驾护航?”

    “你是枢密使,兼殿前司都指挥使,统领全国军务。在杨继元回朝之前,先会同兵部拟定一个水师整顿方策。朕对水师就两个要求,能够走出去,保护我大齐的海商。我大齐的海商,走到哪里,水师也要到那里。如果南洋诸国,有抢劫伤害我朝商人的,我大齐水师能够报复回去。其二,便是沿海的海匪与海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干净。”

    “于爱卿,此事事关重大。整顿水师,绝对不只是撤换贪赃枉法的官员,裁撤与淘汰不合格的官兵。而是要培养一批能够出海,能够打硬仗的水师队伍。同时,还建造更适合水师远航的船只,铸造适合水师使用的各种火炮。以及摸索适合加装了大炮后,水师的各种新战术、战法。朕也知道,此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大齐如今有海无防的现状必须改变。”

    “杨继元那边的战事,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估计,最多再有半年便要还朝了。朕决定,你与杨继元分别掌管水陆两师。你是朕最为依靠的武官,这事你先抓着。等到他回来之前,你在调整回来。到时候朕就给你一个任务,那就全力为朝廷整顿卫军。像此次平叛作战,卫军几乎不堪一击。动辄便要朝廷,动用四大营精锐的现象,绝对不能再出现了

    “就算叛军数量多达二十万,可江南诸路卫军数量,也足足有十余万。可到了战场上才知道,居然有三成的缺额,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便是用地方混混顶名额。朝廷下发的军饷,大多数都进了各级武官。吃空额居然吃到了三成以上的地步,实在是混账至极。长此以往下去,若是地方剿个匪都要动用四大营。那朝廷还养着那些卫军作甚?干脆通通解散算了。”

    “若说四大营与西京大营精兵,关系到大齐的生死存亡。那诸路卫军,便关系到一路、一府的安危。朝廷养了那么多的卫军,还设置了兵马使、兵备道共同监督,可卫军糜烂不堪,这成何体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