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 第619章 李隆基的排兵布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涉及到帝位稳不稳,李隆基难得恢复到了二十年前的睿智。

    高力士的这个对策与他不谋而合,并且他想的更深更远。

    “此时非寻常之际,募兵所耗全由内库来出。

    但必须要快,洛阳与河南一旦无法把控,关中势必要陷入苦战。”

    低垂下眼眸,李隆基轻轻敲了几下龙椅,对高力士摇摇头道:“也要做好河南拖不住叛军的准备。

    陷入苦战后,不能任由叛军来攻,一定要做出反击。

    一来用以牵制贼军,二来也要安一安天下人的心。

    朔方那边,朕不打算抽调兵力回来。

    命其与河东军出敌后侧,来对叛军进行反击。

    前守后击之下,尽快将叛军的势头打压下去。

    从而光复陷落的河南之地,保证江淮的米粮财帛可以运往关中。”

    起身再次来回踱了几步,李隆基率先往殿外走去,“朕可不是椅上天子。

    既然安贼敢叛,那就让他知晓知晓朕的马上功夫。

    与朕回皇宫,路上边走边商议。”

    高力士虽然对局势不那么乐观,但李隆基这番话却让他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那个英明睿智的李隆基。

    快步跟上去后,高力士声音隐隐透着激动道:“老臣还武得动长槊,愿为陛下先锋。”

    李隆基摆摆手,出了殿门让内侍牵马过来,翻身上马后,沉声道:“先不说这些后话。

    既然要朔方军出动,安思顺就要回京。

    户部尚书不是空了出来,朕打算把这个位置给他。

    空出来的朔方节度使,你觉得由谁接手为好。

    朕眼下能想到的,只有高仙芝与哥舒翰。

    不过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他们,并不想让他们去朔方。”

    高力士明白李隆基是打算让这两人去河南,翻身上马磕了磕马腹,边走边沉吟道:“范阳兵同样精悍。

    统领朔方军的将领最好是熟悉朔方军之人。

    老臣觉得朔方右厢马兵使,九原太守郭子仪既对朔方军所熟知,在军中的威望也比较高。

    由他来接任朔方节度使比较合适。”

    李隆基微微颔首,琢磨了一下道:“他确实比较合适。

    到皇宫后,就下一道夺情的旨意,让他尽快回到朔方。

    带兵走北侧以最近之路直取云中,先行打掉叛军西伸之手。”

    目光望了望北侧黑漆漆的夜空,李隆基继续道:“太原尹现在也空着。

    让王承业过去任太原尹,程千里过去为副且为潞州太守

    王承业率领河东军直扑恒州,将叛军一分为二。

    程千里就地募兵固守潞州,以防叛军西进。”

    对西线做出反击进行安排后,李隆基将目光挪到皇宫的方向,重重的叹息一声。

    之前只顾下边相互钳制,除了韦见素还有些真才华,政事堂被杨国忠安排了一堆的废物。

    根本无法指望着这些酒囊饭袋能谋划出什么良策。

    彻底放弃对政事堂的幻想,李隆基在脑海里将可能能用的名单过了一遍后,沉声继续道:“明日一早就在各坊张贴募兵布告。

    但凡应募者,全都记入名册。

    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招募不低十万之数的大军。

    以荣王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

    兵满后迅速东进,一部驻守险要关隘,一部阻滞叛军。”

    待高力士点头示意已经全都记下,李隆基沉默了一阵,道:“增设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前去镇守陈留,务必阻将叛军阻挡在河南。

    河西和陇右各地军镇,除军城守捉必守之军。

    其余军卒在接到旨意起,二十日内必须赶到长安。”

    说到这,李隆基眉头皱了皱,对高力士询问道:“朕御驾亲征,亲守洛阳你觉得可否。

    朔方与河东双箭齐发,再由朕坐镇洛阳,拖上叛军三两月该不是难事吧。”

    高力士点点头,“陛下若是亲征,各军士气必然发增,于阻碍叛军大为有利。

    就算事不可为,也可退守潼关。

    有此天险,叛军…”

    高力士话还未说完,一名内侍突然狂奔了过来,“启禀陛下,封使君在城外求见。”

    “封常清回来了?”听闻内侍的禀告,李隆基脸上顿时一喜,“快将人请过来。”

    李隆基与高力士边走边说,离着望京门已经不算远。

    没过一会儿,封常清就被传令内侍给引了过来。

    “臣,叩见陛下!深夜来扰陛下安眠,还望陛下恕罪。”

    “快起来,大冷天还做这些虚礼作甚。”李隆基下马将封常清拉起,边走向不远处的一座大殿边询问道:“是路上得知北地之变,连夜赶回来的?”

    封常清嘴角勾了勾,微微一笑道:“臣知晓陛下定然会忧心忡忡,固不敢有半分停歇,立刻前来候命。”

    “封卿真乃朕之忠臣。”夸赞了一句,李隆基将都水监的密报让人拿给封常清,又将之前与高力士所做的安排讲述一遍,问道:“卿觉得朕如此安排如何。”

    “陛下英明,所做谋划周全且细致。”

    奉承了一句后,封常清对李隆基一抱拳,十分自负道:“叛逆势头凶猛,皆因天下太平已久。

    各地官民皆不知兵,故而人人害怕逆贼。

    不过事有逆顺,势有奇变。

    只要稍稍挫败一次叛军,不但叛军会有所忌惮,还会大奋人心。

    此消彼长之下,平叛指日可待。

    臣请命与陛下一同前往洛阳。

    陛下只需看臣开府库招,募勇士即可。

    给些许时日拨马渡河,定取贼首来献。”

    封常清的自负并不是不将河北边军放在眼里。

    而是叛军南下只有十万之数,且不占地利与人和。

    只要打胜一场,叛军必当士气低迷。

    况且叛军后方空虚,河东与朔方两镇兵马将从容东进直取范阳。

    叛军再无后路,必将不攻自破。

    因此封常清没怎么仔细思虑就夸下了海口。

    李隆基闻言甚是欣喜,封常清在西境也是长胜不败的将领。

    有他此言,情势将定当如此。

    拉着封常清的手拍了拍,李隆基笑吟吟道:“有封卿前往洛阳,朕定可安心。”

    封常清也不是个拖沓性子,脸色一正道:“兵贵神速。

    长安离洛阳也有些路途,臣便不多陪陛下,这就赶过去。”

    “好,好,好,封卿果然心有大义。”

    这时候时间紧迫,李隆基没跟封常清客套,夸赞了一句后,扭头看向高力士,“派人与封卿一同去政事堂。

    并且让政事堂连夜拟旨。

    不但将先前所议下旨,封卿也命为范阳、平卢两地节度使,以及洛阳募兵使。”

    高力士对封常清这个时候能够回京复命也很高兴。

    但李隆基与其所谈,以及所下之令,没一句有关辽东。

    他不提辽东,是到现在还没罗一的音讯,即便倾向于辽东军不动为好,也不敢胡乱提议。

    但李隆基自始至终也不提辽东,这就有些过分与不妥。

    不管辽东那边到底怎么个打算,至少要有个话过去。

    哪怕是让封常清一同接任了辽东节度使也好。

    总比这边自己先将辽东当做外人,甚至是叛军来看待要强的多。

    待仔细交代传令内侍一遍拟旨内容,并且目送其领着封常清离开。

    高力士看了看乐呵呵的李隆基,咬咬牙道:“陛下,辽东那边是不是也该安抚一下。”

    而听高力士提前辽东,李隆基的脸色瞬间变得再次阴沉,“朕没下令让郑昂与鱼朝恩彻底清查辽东各军,还不算安抚?

    况且他们要的安抚,朕也不想给更不愿给。

    真这样做了,恰恰就坐实了安贼为罗一讨回公道这半个起兵缘由。

    另外,朕也不信罗一真能在辽东一手遮天。

    更不信河北叛军多了他,就能真让让大唐亡了国。

    即便他没反意,朕也不信没他统兵,大唐就打不掉河北的叛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