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八十七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一)

第八十七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方老.毛子之祸,就这样以这种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结束了。

    正所谓,上善伐谋,次善伐交,最次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

    大魏用真正的实力,向西域诸国、草原各族展示了什么才是大国之风。

    大魏朝廷即便是没有兴兵北伐,可是依旧达到了相应的目的,甚至比出兵打到的效果还要更好。这是鲜卑、羯族、氐[dī]族,以及西域诸如龟[qiu]兹、姑墨、鄯善国这样的小国家,从未见到过的壮举。

    也正是漠北这一战,上军大将军.北庭都护.曹真和中军将军.张勇,打出了帝国应有的气势和水平。皇帝.曹丕、任城王.曹彰、江陵王.曹植以及太子.曹睿,更是将制衡之术玩儿的淋漓尽致。

    此番过后,虽然他们没有看到大为朝廷大举兴兵,可依然心服口服。西域诸国以及草原各族,对大魏更加的心悦诚服了。每年的朝觐、商队往来等等,相较之前也更加的频繁了。

    从此,华夏中原真真正正的进入了盛世之态。

    帝国边疆在上军大将军.曹真、中军将军.张勇、征北将军.陈泰、征南将军.满宠、征西将军.郭淮、镇护将军.詹台、幽州刺史.??guàn]丘俭等等,这样精兵强将的护卫之下,如铁桶一般,十分的安全。

    北庭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在经过了十余年的运转之后,也早已经格外的稳定。可以说,数十年之内,大魏边疆必然不会再有任何的战乱。

    帝国内部在以江陵王.太傅兼尚书令的曹植、司空兼户部尚书.陈群、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司马懿、吏部尚书.邓艾、京兆尹.钟会、青州刺史.诸葛诞等等,这样才华横溢之人的经营之下,也早已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

    在国泰民安,百姓们持续安居乐业,国库日渐丰盈的前提之下。

    皇帝.曹丕、江陵王.曹植和吏部尚书.邓艾,在五年前的大魏黄初十年(公元244年)所共同商议的事情,也该进行第二步了。

    这盘棋,是一场必然会载入史册的大棋。当然,为之所付出的代价,也必然不会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这种战争,反而往往是最为致命的。以往的战争,都是真刀真枪,即便是有些许计谋在里面,但那些危险也都是在明面上的。

    现如今,他们所面临的危险,都是在暗处的。

    另外,以往他们所面临的敌人,都是在外部的。而这一次,他们所面临的“敌人”,从某种方面来说,都是自己人,甚至都是自己曾经一致对外,并肩作战过的战友。

    五年前的承明殿上,时任大尚书的邓艾,在皇帝.曹丕和江陵王.曹植的首肯和支持下。于百官之前,洋洋洒洒的说出了,那名垂青史的“三省六部制”。

    当时虽然有一些人反对,譬如时任御史中丞的司马懿.司马仲达,以及老太常.董昭。

    可在最后关头,任城王.大司马.曹彰强势归来,一下子便扭转了局势。

    就这样,三省六部制在曹氏三兄弟,这个文武皆备的铁三角的支持下,得以在整个帝国顺利的推行和实施。

    如今已经过去了五年,这三省六部制按照江陵王兼太傅曹植的谋划下,已经按照两个阶段全部推行完毕。从朝廷到下面的各个州郡,都已然得以完整的应用了。

    当初的三公九卿,变成了现如今的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和吏、户、兵、礼、工、刑六部。

    当然,由于当初承明殿上,一些个老臣的反应过于激烈。江陵王.曹植为了得以缓冲,将三公之虚名无伤大雅的给保留了下来。

    不过,也是从那一日开始,当初的曹魏四友也渐渐的分崩离析了。

    事后被委任为礼部尚书这一高贵但无实权的司马懿,率先脱离了出去。但是司马仲达毕竟也是为官几十年的两朝元老,他的退出,同时也代表着很大一部分官员的同时退出。

    不过最为可惜,自然当属邓艾和他之间的关系了。

    那次朝会之后,邓艾便随即亲身前往司马懿的府上拜访。虽说司马懿对他依旧如往常一般的客气,但是聪慧的邓艾还是敏锐的觉察到了,他们之间已然出现了一丝裂痕。而且,这道裂痕将永远无法弥补,甚至会越来越大。

    终有一天,二人甚至会走上你死我活的对立面。只不过,距离这一天的到来,还早着呢。

    不过与这五年以来所得到的成果来比,这些个代价自然是值得的。

    邓艾早在很久之前,也都已经料到自己终有一天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也只是感慨了不久,便看开了。

    按照当初的谋划和约定,三省六部制是这盘大棋的第一步。如今这第一步已经安安稳稳的实施完毕,接下来自然便是第二步了。

    相对于第二步而言,三省六部制这第一步在它面前,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第二步只要面世,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无论实在朝廷中枢,还是地方民间,这场战争是无可避免的。

    不过,早在两年前的三省六部制第二阶段开始推行的时候,曹氏三兄弟以及邓艾就已经准备好这一步棋了。

    可是,毕竟人算不如天算。有些事情,即便是计划的再周全,可它的发展也会出现意外,这就叫不可抗力。当然在这意外出现之前,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

    这一天是大魏黄初十五年,公元249年,秋,九月十九,清晨卯时四刻,朝廷依例早朝的时刻。

    此时距离汉献帝.刘协禅让九五之位,已经过去了一十五年;距离五胡乱华以及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已经过去了一十四年;即便是距离最近的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以及那萨摩公国的南下叛乱,也已经过去了五个年头。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那些个当年石破天惊的事情,都已然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不是特意提起,都不会有人记得那些事情了。

    人们往往都是健忘的,但健忘的前提是,他们现在过得很舒适,很安稳,比以往要好很多。当然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大魏朝廷确实使得整个帝国进入了百年难得一遇的繁华盛世。

    帝都洛阳,皇城中,金马门内,通往承明殿的官道道之上,文武百官们陆陆续续的都簇拥在这青石板路之上。

    众人本以为这只是普通的一天,谁也不会想到就这样的一个普通的日子,竟然会再次的被载入史册。

    此时人群当中,一位身着高山冠,身着大红色官服,手捧象牙芴[wu]板的中年人,正不紧不慢的朝承明殿的方向走去。

    就在此时,他的身后传来了一声略显苍老的轻呼,“士载稍待,士载稍待。”

    这个人自然便是当初在承明殿上提出三省六部制的邓艾,邓士载了。

    如今的邓士载,早已经不是身着粗布麻衣光腿在田中奔波的口吃小吏了。经过将近二十余年宦海沉浮,他早已经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沉稳有度的朝廷栋梁了。

    听得身后有人呼唤自己,邓艾随即暂停了脚步,缓缓转身向身后望去。

    待见到了那个人之后,他急忙双手捧着象牙芴板,微微行礼道,“见过太傅大人,见过大司马大人。”

    原来身后唤他的人,乃是江陵王.太傅兼尚书令的曹植.曹子建,还有在其一旁的任城王.大司马兼兵部尚书的曹彰.曹子文了。

    过了大概有十余息的功夫,那两位才堪堪来到邓艾的身边,由此可见当初那个潇洒飘逸的大才子,和威风八面的大将军,也着实是老了。

    不过想想也是,当初在洛阳宫城门下,当面顶撞汉帝的年轻人,都已经年过不惑,成为帝国栋梁的吏部尚书了,就更别说曹彰和曹植二兄弟了。

    如今五年过去,这二人头上的白发又添了不少,甚至脸上都开始崩现出些许老年斑来。

    相对比而言,江陵王.曹植还好一些,那任城王.曹彰跟当年相比,早已是大不如从前了。那个身材如铁塔,走路带风的大将军,如今也已经是英雄迟暮了。

    那铁一般的脊梁,在岁月催磨之下,也已经渐渐变得佝偻了。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江陵王.曹植虽说当年也很是操劳,但毕竟身旁不乏给他调理膳食和身体的人。

    可任城王.曹彰就不一样了。

    皇帝.曹丕对这两位兄弟虽然一视同仁,都特意派遣了太医和庖厨。但是任城王.曹彰常年行兵打仗,呆在军务之中,跟呆在中原之地的曹植自然是没法比的。

    最重要的是,几十年的刀光剑影下来,即便是曹彰这样有无数兵马保护的他,也不免会受伤。日积月累下来,受的伤自然也就很多了。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