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143节 杨乃武案(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43节杨乃武案(2)

    事后和杨乃武说起此事,他也觉得为难,他与小白菜的私情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如今的余杭城里/县衙左近已经有了风言风语,杨詹氏问过丈夫,虽然杨乃武矢口否认,但这种事是休想瞒过枕边人的。

    杨詹氏倒并不肯大吵大闹,因为事情闹大了,于丈夫脸上不会看,于她则更是得不偿失,便不阴不阳的甩下几句话,管自翻身另睡去了。

    杨乃武何等聪明,一听妻子的说话便知道,杨‘举人’另储金屋犹可商量;杨‘秀才’想纳小星,万万不能!眼下要做到,就是如何在今年秋天的大比中得中了。

    这样的话自然不能瞒小白菜,“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过也不是我一厢情愿,就能够成其好事多。”

    这番话要分作两方面来说,后半段还能懂。意思是说,即便他有心,但她是个有夫之妇,倘若本夫不肯离异,又如之奈何?这当然是极大的障碍,却并非不可克服,不过她要先了解的是前半句的话,“怎么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

    “远在天边,要在三年之后,才有希望;近在眼前,今年的大年三十,你就会在我家吃年夜饭了!”杨乃武说,“只看今年八月我到杭州赶考,运气怎么样,运气好,金榜题名下来,就是洞房花烛,你懂了吧?”

    “懂了。”小白菜听明白了,紧接着问道,“是杨太太的意思?”

    “是。”杨乃武很郑重地点点头,“这也是很正当的道理,不能不听。”

    于是为了金秋得中,杨乃武放下寻欢作乐的心思,开始真的用功,而且,若是真能取中,就要夺葛小大之妻为妾,这是很遭人议论的事情,还不必提将来中了举人,更加不能不顾忌士林的清议,所以这件事一直积在心头,想不出一个怎么样能够把这‘颗’白菜买过,又不会伤了阴骘的办法来。

    和小白菜商量很久,终于决定,此事还是托情旁人出面,左右总不过是花一笔银子——杨乃武这些年做讼棍,家资丰厚,出一些钱并不很放纵心上。最后找了一个人,名叫沈体仁,他说葛小大之母的二嫁丈夫。身份也很适宜,口才也很来得。当是合适的人选。

    就在此事将办未成之际,杨乃武带着兴儿在县城中一家面馆吃饭,遇到一个人,便是陈湖。陈湖和他一样,也是秀才,而且同样是包揽讼词,以刀笔为生,不过二人立场不同,没有很多的交情。这一次陈湖主动打招呼,都是很少见到。

    杨乃武心中提防,陈湖却很热情的样子,“今天省里来人了,得知今年的主考已经放了。”

    大比之年的主考都是要由皇帝亲自指派的,称为‘放主考’,这件事自然也是杨乃武很关心的,便急急问道,“可知是什么人?”

    “正主考是侍郎徐政祥,江苏嘉定人;副主考是宗室,名叫宝廷,听说是旗人中的名士。”

    这两个人杨乃武都不知道,心中有些紧张。生员赴考,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主考的喜好和平日的文风,若是遇到一个不通的,如咸丰二十三年,吏部侍郎徐桐拟题,试帖诗的诗题是:‘校理秘文’,将个秘字写成‘衣’字旁一‘必,成了白字,通场二百多人,都不知所本,相约仍旧写作秘。如果遇着这样不通的主司,纵有经天纬地的识见,雕龙绣凤的文采,亦只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想到这里,他无端有些紧张起来,故作闲豫之态度问道,“竹山兄今年当然也要下场,不知道预备什么时候进省?”

    “我想七月底才走,你呢?”

    “我想早点走,大概就在这几天。”

    “这也太早了一点不?”咸丰二十七年有两个六月,现在还未到闰六月,距离八月下场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呢。所以陈湖会有这样的说话

    杨乃武不愿实告,提早到省,是想借西湖灵秀之气,助长自己的文思,临时扯了个谎,“六月十九日是观世所知,他似乎并无进京的打算,而是想顶着有关举人的名头,回县里来做土豪劣胜,果真是这样的话,则后患必大!

    倒是他的老家人,名叫刘升到,看老爷神色不愉,在一边劝道,“桂花蒸的天气,老爷年纪又大,不要闷出病来,可是件不得了的事,请老爷看开些。”

    “这件事不容易看得开,”左右身边无事可做,刘锡彤便把心中所感到的隐忧,和他是了几句。

    刘升的见识反而比老爷高明,认为要收帮手,就该找杨乃武这样的人,像陈湖是庸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反而要疏远才是的。这个想法平时没有机会说,现在倒正是恰好,“老爷,小的有关拙见,不知道行不行?”

    “说来看?”

    “老爷索性收了他做门生,以后见了老爷还得磕头称老师,那还敢不听话

    “这当然是个好主意,但他肯来拜我的门吗?”

    “碰得巧,老爷荐他的卷,老师门生的身份就定了,他还敢不来拜老师?”

    乡试的规矩,举子交卷,先由誊录所用主笔照抄一份,经对读所用黄笔校对无误,然后分交各房,由同考官评阅,若是认为文章可取,向上保荐,这个过程称为荐卷。如果同考官不荐,主考官无法直接取中,所以若论及师门的恩义,房师实过于坐师。

    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即杨乃武的卷子不一定就能落到自己手里,这是件很渺茫的事情。但刘升自然有所对策——刘锡彤久任知县,每有大比之年,他都要入闱来伺候老爷,对其中的程序和奥秘无所不知,当下不慌不忙的说出一番话来。

    他说,凡是乡试通关节,本无绝对的把握,即便的主考那里说好了,房师不荐卷也是枉然,反之也是一样。但仍然有人心存侥幸,如今老爷向杨乃武送关节,与卖关节不同;卖关节是在发榜之后收取酬劳,榜上无名的话,酬劳自然成空;而送关节只是在示惠,即便无用,也是他杨乃武运气不好,可人情总是做到了,杨乃武自知感激,说不定也会来递帖子拜门生,即便他不来,有这样一层渊源,以后遇事他也会客气三分。

    刘锡彤认真想想,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此事于己无损,不妨一试。但人已入闱,虽然可以通家信,着人和杨乃武去接头,但这封信要是落在外人手中,就是作弊的铁证——科场弊案,绝对是脑袋搬家的大罪,岂可不慎重从事?

    最后还是刘升为他出主意:自己装病,要到外面去医治,好在题目未出,关防还比较松。说来倒也是可以通融的借口。

    刘锡彤鬼迷心窍,编造了一番瞎话,正如刘升说的那样,题目未出,没有什么可以泄漏的东西,徐致祥和宝廷担心闱中有人发病会传染,即便不传染,也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当即传鼓叫门,与总办一切庶务的提调官说明原因,将刘升抬了出去。

    此时举子尚未入闱,刘升去见杨乃武,后者不料有这样的事情,心中惊讶之外,更存了几分戒心。

    等刘升说完,并告诉他关节所在,并一再强调刘锡彤愿意修好的诚意,但彼此仇怨已深,猜忌也重,杨乃武始终不能相信他说的是真话,封了几两银子的一个红包给了刘升,这种刘升看来,杨乃武是已经接受了己方的好意的了。

    送走刘升,杨乃武暗暗盘算,以己度人,他认为刘锡彤绝没有什么好心!如果自己真如所说的使用关节,刘锡彤一眼看见,立刻打下去,文章再好,也一定被埋没!这自然是一个很合乎情理的想法,但看刘升态度诚恳,又不像是这主仆两个来做圈套害自己?

    不过,他还是决定不用这个关节,第一自然是怕中圈套,第二,他对自己的文字很有信心,即便是没有关节,中举也未必是难事。如今所想的,就是看看刘锡彤到底是真是假了。

    想了半天,给他想到一个办法:找一个人来,试验一番。

    !

    /a>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