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73节 庙堂之争(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73节庙堂之争(1)

    对日本作战之后,俘虏的军兵、百姓的安置一事,军机处早就领过皇帝的旨意,让拿出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来,而在军机处内部,为此也分作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是以奕、李鸿藻、沈葆桢和朱光第为首,他们的意见是,日本是日本人的日本,中国派兵征伐,也只是为管束该国,最终达成使日本彻底投降,两国签署和平文件之后,大清的士兵还是要逐渐退出该国的。所以,还是要以怀仁之心对待日本的国民百姓。

    另外一种则是阎敬铭所持的不同意见,他认为,即便最终战胜了日本,也绝对不能就此将士兵撤回国之后,就任由该国自行发展,相反的,他提出一项主张,即仿效朝鲜、越南、缅甸、琉球各地属国的前例,将日本置于中国的羁萦之下,更要派遣读书人登岛,教化日本百姓以心向王道之学,免得日后再出现例如西乡从道这样的军中狂人!凭空为大清增添无数的变数。

    皇帝在心中自然是很喜欢阎敬铭的意见,但做皇帝久了,他很清楚的知道,有些事是能做能说;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有些是不能做只能说的。而在他的内心深处,认为阎敬铭的话虽然和自己的思路一致,却并不圆满。

    不提教化日本百姓是一个多么久远而费力的工程,恐怕到自己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够坚持到这样大事最终收功的那一天,所以在他内心所图谋的,更有点倾向于后世那个冷酷的小胡子的做法!但这样的话,和他多年来德惠世人,爱民如子的一贯言论不符,所以一直隐忍不发。

    另外一个原因是,杀太多的人,尤其是太多的百姓,也实在是心中所不忍,故此,他想到了一个看起来很荒唐的主意:把战争之后的日本国民中的半数全部迁移进中国来!剩余的不足之数,让中国人过海迁居,到日本生活去!

    这样的办法好处有二,首先是超过一半的日本人被打散居住在中国各省,身边左右到处都是中国人,他们还能闹出什么花样?第二,更多的中国人到日本居住,再配以阎敬铭倡议的,把日本的外交、军事全部置于大清的管辖范围之内,就可以确保从根本上杜绝了日本人在百年内崛起的可能。对于中国的长远利益考虑,实在是大大的有利!大风小说

    好处虽然多,但难处也很大:首先说,日本和中国现在处于交战地位,百姓受官府宣告所知,都为这个一海之隔的小国竟然敢主动挑衅大清而愤恚不已,若说自己家门的旁边搬来几户日本人,不吵翻了天才叫出鬼呢!到时候,各省地方官的差事一定很不好做。

    第二,对于让中国人搬迁到日本去,更是难处多多——当年推行的旗人迁居关外的政令就是明证!有多少旗人死赖在京中和各省不肯走,已经不可计数,即便的朝廷一再严令,不是还有人到处撞木钟的左右告帮,请求将自己留在关内吗?这还是旗人,要是轮到汉人……?他苦笑着摇摇头,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

    这种想法是任何人也不知道的,但不知道不代表不能揣摩,七月初三日的时候,皇上在紫光阁召见即将远行的绿营众将,其中张运兰曾经请旨,为严厉处置人却丝毫不会比中国少,要说劳力还不是有的是吗?用用日本人不就行了吗?”

    这一层奕也不是想不到,不说破,只是不愿意这种伤民之道从自己口中说出而已,闻言故意一扬眉头,“是!兰翁说的极是,此事倒是本王疏忽了。”

    奕能够想得到,李鸿藻自然也不会勘不破,两个人一唱一和,只是为给众人看的。李鸿藻如今接替了曾国藩的武英殿大学士头衔,入值军机处的时间虽然不及阎敬铭长,但却是首辅。军机处中除了奕就要数到自己,所以有时候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自污的言行,以此立身。

    阎敬铭心中冷笑,这老少两个的做作之态在他看来不值一哂。“还有一件事,山东巡抚张曜上折子说,从山东河南两省汇聚和调拨而至的军粮已经见底儿了,是不是该请旨,再从邻近各省调拨一部分过去?威海一地就聚集着近十万兵士呢

    “总这样调拨我看也不是办法,这么多人人吃马喂,还得带着大批的军粮过海作战,事后还得靠朝廷给他们运粮,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能行吗?”朱光第说道,“户部呈上来的单子,丹初兄看过了吗?从五月二十七日至今,只是军费银子就花了不下三千万两之多了。”

    阎敬铭点点头,丑脸上也是一片愁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朝廷到处都要花钱,上一年给陕甘两省赈灾的银子刚刚用出去两千万两,这又是三五千万,照这样的花法,可怎么得了?”

    其实,还有一件事是他没有说出口的,今年是二十八年,明年是就皇帝五十万万寿的二十九年,各省奉仪大典的专差从今年的万寿节之前就开始忙碌,自然的,这种事一出,于民间百姓的需索断断少不了,到了正日子,踵事增华,银子必然像流水般的淌出去,自己几次在御前奏对的时候,话到了嘴边又吞回去——皇上为国事操劳近三十年,过一场万万寿的节庆,要是给自己的话打消了这个念头,外人不谅,只以为自己全无人心,可怎么得了?

    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积在一起,让他这个专职管着户部和朱光第这个分管户部和刑部的两位大臣每天都是坐困愁城,拿不出一个妥善的解决之道来。他的目光和朱光第碰触一下,又各自躲开了。

    “我想,军粮一事可以就在日本解决,”奕凝神倾听半晌,终于张目开口,“日本人就不吃饭吗?难道他们的粮食就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我大清士兵既然占据该处,难道连一点兵士的口粮都解决不了?”

    “解决自然是可以解决,但我军刚刚立足,还是不宜需索太过吧?”朱光第问道,“要是激怒了当地百姓,引出事故,即便百姓不致伤了兵士,但传到皇上耳朵中,岂不是平增圣虑?”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

    看两个人有意气之嫌,阎敬铭赶忙插话,“我想,不如这样,第二批渡海军士,还是以朝廷供给为上,之后的嘛,想来兵员增广,我军足以在当地站住脚跟,到时候再让领军各将想办法,解决食用之需。其中若是有不足之处,再有朝廷派船递送。”

    他左右看看,“王爷,列位大人以为如何?”

    ……

    /a>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