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122节 再掀大案(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22节

    再掀大案(5)

    军机处以载垣为首,捧着黄匣子,由阎敬铭打起帘子,几个人脚步无声的进到殿中,行礼之后,皇帝说道,“进来京中到处都有一些蜚短流长之声,只是为江宁大工,比之京保铁路耗用繁靡,就以为其中必然有人贪墨了?这算是什么道理?”

    “皇上,臣等以为,便是朝臣小民中有这样的疑惑,也并不能算是过错,究始论源,江宁铁路不过三百华里,却要耗费国家数以千万计的银钱,才得竣工,这其中,百姓土地征用、祖宅迁移等费用,更是须费极多,比之直隶省内所建铁路,多出两倍有余。臣等想,即便有南北之差,但土地、田亩、祖宅,甚至坟茔等物的市价一定,未必便需要花费这般之多……”

    “行了。总之就是嫌桂良花用太多了嘛。”皇帝有点不耐烦的打断了曾国藩的奏答,他说,“此事朕与尔等在这慎德堂中就是说得再多,也是不着绳墨,朕想,派一员到江宁去一次,将两江任上,为铁路大工一事往来所有花用账目,逐一勘验清楚——若是有人从中侵鱼,自然有国法纠劾;若是没有,也要还桂良一个清白——方不负朝廷养士之意,你们以为呢?”

    “皇上所言极是,臣等也以为,此事该当有一个态度,总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为是

    皇帝点点头,“就是这个理儿了。阎敬铭,你以为该当派谁前往?”

    阎敬铭不慌不忙的碰头答说,“臣以为,派朝中大员到江宁查验往来账目,皇圣心早有默定,臣又岂敢赘言?只不过,铁路大工,耗时三年,其中往来公文,浩如烟海,若是只派一二员去查,不知道要浪费多久的时间,故而臣想,或者可以将江宁大工之中往来账目并僚属吏员统统调回京中,逐一审核;或者派遣人员赴两江,定规时间,限期完成。也不至于为当地所属,增添无数疲扰。”

    “把人员账目调回京中实在是不可得,便如同灵桂吧,他任职江宁藩司,公务繁忙,如何能够走得开?更不用提旁的人,都是有公事在身的,一旦缺省这么多的官员,两江治下的事情,还要不要做了?此事不可行。”皇帝说道,“若说限期完成嘛,也不可以。规定时限,没的让办差的官员心中紧张,未必能够达到细入毫芒的勘验之效。”

    “是,臣愚钝,所见不能周详,请皇上训示。”

    “朕想,既然要做,总要做出一副模样来,也免得虎头蛇尾,徒贻笑柄于国人。这样吧,”皇帝拿出了心中早已经推详多日办法,“阎敬铭,你以管部大臣,从户部、工部两处选择才略兼备之人为随员,到江宁去一次,认认真真把江宁大工的往来花用,全数查清楚,便如同当年,在热河行在,朕命你在京中勘问大工往来款项之事一般无二——还是那句话,有罪的,一个也不能放过,无罪的,也要还他一的清白。”

    这番对答是皇帝和曾国藩、阎敬铭几个人早就商议好了的,一番做作更是瞒不过众人,只见阎敬铭恭恭敬敬的跪倒行礼,“臣领旨谢恩。”他说,“臣到江宁之后,定当会同省内诸员,将江宁铁路大工往年种种花用款项,逐一查问得清楚明白,上慰主知。”

    “这件事一定要办成铁案,文祥,曾国藩?你们两个人在京中,以总署衙门电传司为枢纽,每一天江宁那边的案情进展,朕都要第一个知道。”

    “还有,若是没有实据也就罢了,一旦有了实据,就立刻将桂良带至异地审理,并要将下属各方吏员,统统分别关押,江宁勘验之事,不论涉及到谁,也不管是不是朝中大员,抑或是八旗耆宿,都要一查到底!”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朕知道,不要说旁的地方,就是这军机处中,怕也是有人多拿了桂良的好处,若是有的话,朕给他三天限期,期内出首的,朕只要追回往来收受贿赂款项,旁的事,既往不咎;若是等到时候,给人查了出来,证据确凿,情真罪实,就是朕想保全,怕也不可得了。这一层,尔等要事先想个清楚明白。”

    ********************了呢?”

    “是,臣罪臣知,一旦有为君父分忧之机,心中得意非常,言行荒诞……,请皇上治臣之罪。”

    “你也不必这样忧惧,朕只是提点你几句,也免得差事尚未办理,就给人说你秉性轻浮,难当大事。”皇帝收拢了笑容,口中说道,“还是议正经事吧。朕问你,你这一次到江宁去,心中可有打算?行事之间,行以何种方略?”

    阎敬铭汗透重衣,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起,闻言奏答,“臣想,仍旧是从查验账目入手,其他种种,料想其中若是有人侵鱼贪墨的话,必然有蛛丝马迹,只要能够查获实据,即可据实而参,料想……”

    “你这份查验的功力,未必算得上高明。”皇帝为他的奏答报以哂笑,“要是照你这样查法,两江治下,插手铁路大工的官员如同恒河沙数,你要查到什么时候?久拖不决,不但辜负朕望,也会让地方臣僚怨声不绝,到时候,朝野一片沸腾,你又当如何?”

    “这,臣不知道,请皇上示下。”

    “擒贼擒王。办差当先以爵位最尊,品秩最高之人查起,一旦有所得,也就不必再费时费力的逐一勘问,这些人自己就会找到你,自呈罪衍了。”

    “圣明无过皇上,天语开臣矛塞,臣都记下了,日后到省之后,定当以皇上圣谕教诲行之,断不敢有半点违逆之处。”

    皇帝想了想,挥手把六福打发了出去,身边只留下一个惊羽,随侍伺候,又让他站了起来,“你这一次的差事,其意深远无比,说起来,朝中知晓其故的,或者人数不少,内中与桂良有所勾结的,更是不是少数。”

    阎敬铭弓着身子,眼睛一眨不眨的听着,他知道,皇帝说出这番话来,就是真真正正拿自己当做心腹之臣了,又是紧张,又是兴奋,听到这里,见是个空,赶忙插言道:“这等无君无父,心中只为一己私利,苟且于位的官员,皇上又何必为他们烦忧?”

    皇帝笑了一下,继续说道,“这些人是什么样,朕心知肚明,其实,朕五内所忧烦的,又岂是这样一群如你口中所说的混账行子?”他微微闭上眼睛,停顿了片刻,霍然张目,“朕要做的,是借此机会,彻底整肃我大清官场上的这种种歪风邪气!故而,这一次派你到两江去实地办理差事,就是为了将此事办成铁案。朕日后行事起来,才好言出有名。你明白吗?”

    阎敬铭忽然有所了解了:皇帝为什么对两江之事如此的大张旗鼓,并不是要惩治桂良,更多的是借他的人头,在朝中掀起新一轮的风暴!要是这样说来的话,桂良有贪墨便罢,即便没有,也要找办法,给他安上贪墨的罪名!166小说

    见识及此,阎敬铭打了个冷战,他为人清廉耿介,朝中人人皆知,但更加知道的是,阎敬铭为人刚直不阿,从来不会陷人入罪,今天知道皇上竟然是抱着这样的心思,让他难得的犹豫起来。只听皇帝继续说道,“朕记得,你是道光二十五年的进士,是不是?”

    “是。先皇二十五年时,臣蒙先皇赏识,拔于泥涂。”

    “算起来也有近十五年的时间了。”皇帝含笑说道,“上年八月科场大案之后,瑞常身为监临,办差不力,朕夺了他的揆席,等你回京之后,朕再下旨加恩吧。”

    “这?”阎敬铭一呆,心中大喜!大学士四正两协,正位易求而协办难得,这是因为正位的位置多,协办却只有两个。如今四位大学士分别是:文华殿翁心存;武英殿许乃钊;体仁阁大学士倭仁;东阁大学士原本是柏?,柏?死后,曾国藩以协办得了这个正位,他空下来的位子皇上赏了军机大臣,管理总署衙门差事的文祥,另外一个就是瑞常,他的位置也空出了出来,如今看来,皇上是有意加恩于己了?

    加恩大学士,即便是揆席,也算是名正言顺的登阁拜相,算一算自己的年纪,刚过不惑,若是贸然加恩,虽然用***柄操之于上,也定然会有人表示不满,故此,必须要有一桩确证无误,能够拿得出去的大功勋,方好说话。想到这里,阎敬铭碰头答说,“皇上降恩于下,臣自当剀切办差,上慰君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