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155节 厘金之设(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55节厘金之设

    奕一行人回到通州,有京中天使赍旨而至,当众宣读:“……恭亲王奕入朝以来,功勋朝野皆见,此番江宁办差,更加处事分明,料理清楚,于英人会商之大涨我天朝威风于域外。朕以公心治天下,此等于国有功之人焉能无赏?旨到之日,着加赏如下:赐恭亲王朱轮、紫缰、背壶、并奉五爪金龙、镂花金座东珠衣冠

    太监又继续念到:“数年来,恭亲王劳烦甚巨,虽有辅助之功,难当朕怜惜之意。……着免去奕以王大臣兼管户部差事,其余缺份,一应照常入值。钦此。”

    奕楞了一下,怎么赏赍之外,免去自己的主管户部的王大臣的差事了?此时无暇细辩,恭恭敬敬的碰了三个响头,“臣领旨,谢恩。”

    这一次随同他回来的除了总署衙门的上下官员之外,还有到江宁去出席铁路开工大典的各国公使,这些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看多日来和英人商谈之际侃侃而谈,据理力争的中国亲王殿下,面对一个手托着黄色卷轴的男人碰头如同捣蒜,口中说着彼邦难懂的语言,让这些高鼻窝眼的老外大感新奇。

    一行人进到城中,彼此拱手作别,奕带人径直到园子中来,谢恩、交旨复命。

    突然而至的旨意本也是缘来有自,皇帝在和军机处一干人在议政的时候,说起了关于府库近来越发空虚的事情:“朕看过户部报上来的折子,到上个月为止,户部存银只有九百三十三万两,这样的一点钱,不要说朕推行新政,再有什么大的动作,就是再出现如康熙四十二年那般的山东、河南黄水泛滥之灾,国家怕就是连赈灾救急的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文庆在下面跪着,碰头答说,“是,回皇上话,我天朝岁收进项,不外四途,其一为地丁,其二为钱漕;其三为关税,其四是盐课。其余杂项,不过有此名目,收数甚微,不足左右财政。”

    “此四项中又以地丁收入最多,站到十之五六,是故前朝财政,大部分仰给予地丁。而因为圣祖仁皇帝有谕……”

    皇帝摆摆手,打断了文庆的话,“你说的这些,朕也都知道。”说着话,他也离座站了起来,“圣祖仁皇帝五十一年有上谕,五十年以后所滋生的人丁,永不加赋。此虽为圣祖仁皇帝千秋圣明之主所谕,我后世子孙当奉行不悖的圣意,只是,到了今天,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国家用度不足,难道你们就想不出什么点子来,以增加国家府库的收入吗?”

    听皇帝语气之中大为不满,文庆几个免冠碰头,口中答说,“总是奴才奉旨无状,上劳圣忧。”

    皇帝又坐下来,声音中一片无奈,“朕也知道,自推行新政以来,传办的事物多了些,户部库银连番取用,难免会有入不敷出之景。这,也是怪不到你们的。”

    文庆想了想,向上碰头,“皇上,奴才以为,国库空虚,不妨暂时行以常例捐纳之法?这在先皇,仁皇帝、乃至高皇帝、宪皇帝朝,都是有法可循的。”

    “捐例断不可行”皇帝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文庆的提议,“商人捐纳为官,若是只为日后上公堂时有个座位,不受刑罚,尚还有一说;只怕有那把花钱做官,当做生意来行之的蠹民,一心想着将花出去的银子借着公务之便,全数捞回来??行止之间还不知道要加上几成,几倍的利息??到最后,受苦的一定是治下的百姓。这在世宗朝,御史孙嘉淦所上的言三事折中早已经是在在言明的。”

    “是,奴才料事糊涂,请皇上责罚。”文庆干干的咽了口吐沫,不敢再说。

    皇帝并不是一定拿不出解决财政窘迫现状的办法来,便如厘金之法。只不过,身为天子,推行海运、盐政改革,甚至是铁路动工等新政,尚还可以以上述各项难以适应天朝如今所面临的形势不得不尔;而若是他自己拿出一个针对商人征收重税的办法,就会给人以为,皇帝贵为天子,却与商贾争利,传扬的外间,于自己的令名大大的有损。

    沉吟了半晌,皇帝转而谈论起旁的事情,“老六这几年为国事很是操劳,朕想,也该给他减点担子了,军机处,下去拟旨,等老六回京之后,免去他兼管户部的差事,改为让肃顺总理其事。”

    “喳。”

    肃顺见了邸抄,一时还不知道所为何故,一面让龙汝霖为自己起草谢恩折,一面进宫面圣,叩谢皇恩,正好,皇帝本来书放在一边,龙汝霖眼尖,看见是一本《乾隆实录》,心中一动:大人看这样的书做什么?

    只听肃顺说,“今儿个皇上把我叫进去,和我说,军机处拟旨,免去了恭王管理户部的差事,改为由我来担任其职了。”

    “恭喜大人入值户部,身份贵重自不待言,想来大人在皇上眼中,更加是??大用之才,日后入阁拜相,想来也为时不远矣。”

    “皇上垂意,我做奴才的,只有用心办差,答报天恩。不过,户部之事,我丝毫不懂,”肃顺露出一丝疑惑的神色,对两个人说,“今天皇上对我说,让我回府之后,多看些书,特别是一些前任奏陈,更应该多翻找出来番,尤其是,皇帝提到,乾隆年间,甘肃布政使董浩所上的奏章,要认真的。”

    到这里,肃顺看对面的两个人静静的听着,又继续说道:“皇上还说,多看看这样的东西,于户部公务,也当能够默识在心,今后也免得你处置起公事,总觉得有未解之处。我回府的路上,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才请两位先生到堂上来,为我筹谋一二。”

    董浩的名字对肃顺很觉得陌生,对黄、龙二位却不然,董浩最有名,同时最为后人称道的一件事,是在乾隆六十一年??。

    乾隆御宇一甲子之后,禅位于十五子?琰,外间称嘉庆元年,宫内却仍用乾隆纪年,当时的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文渊阁大学士孙士毅相继出缺,太上皇便有意召?琰的老师,署理两广总督的朱?进京,用以辅弼嗣皇帝。

    朱?久历封疆,一旦进京,自然是入阁拜相,?琰心中很是高兴,这在他来说,实在是固所愿也,不敢请耳的大好事,一来师弟长相盘桓,二来自己在朝中也有了一个得力的帮手,可以对抗弄权的和?,当时便写了一首诗,想为老师庆贺一番。

    哪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和?的关注之下,诗还没有做好,太上皇就已经知道了,自然是和?告的密,证据就是那首尚未脱稿的诗文。

    太上皇对权柄的掌握非常看重,他自幼熟读《二十四史》,鉴于唐明,宋高的故事,深知做一个太阿倒持的太上皇,不过是名字上好听,内心诚然痛苦无比,这一次嗣皇帝所为,在他看来,就是要夺权的开始,简直大逆不道。

    于是他看着同班觐见的军机大臣,问已经升为东阁大学士的董浩:“你入军机以来,分管刑部,这件事在《大清律》上怎么说?”

    董浩认为太上皇居然用刑律来衡量嗣皇帝的作为,本身就是非理之行,考虑了片刻,终于决定犯颜直谏:“圣主勿过言。”

    同班觐见的人听他居然说太上皇语出过失,都为他捏一把冷汗,倒是乾隆,真不愧为英主,他也为董浩的一句话认识到自己的话有点过分了,点点头说,“你是大臣好好替朕辅佐嗣皇帝。”

    这件事过去之后,?琰于董浩信任有加,到了乾隆薨逝,第一时间召集军机处重臣,凌厉已极的处置了和?。

    这段朝章故事,龙汝霖和黄锡自然深知,此时倒不必忙着解说,皇上说,董浩任职甘肃布政使的时候,曾经上过一道奏折,既然是皇帝亲自提及,自然是先找出当年他所上的折子,推祥一二皇上所指者为何,才好再说其他。

    黄龙二位虽然是博学强记,不过能够记得的董浩的事迹更多的是在乾隆朝后期,前期的经历就不是那么分明了,当下命人在府中的书房里翻找出《乾隆朝军机大臣年表》,表后附有履历,一查即明:董浩确实做过甘肃布政使,时间是在乾隆四十二年到四十三年之间。

    到了四十三年,大考一等,改调内用,任职户部侍郎,到四十四年十二月,就以户左之资入军机行走??之后就再也没有放过外官,一直到嘉庆十二年病势于京中,赐谥‘恭’。

    不过经历虽明,皇上口中提及的奏折,却不见其文,只好暂时在《乾隆实录》中搜寻一番,找了一会儿,终于给他找到了,只有草草的几句话:“乾隆四十三年八月庚寅壬辰,上谕:赐甘肃布政使董浩珍玩两件,御制捷衫一柄,纱匹笔墨等物,以奖励其人任上多有建言。钦此。”大风小说

    黄锡苦笑着合上《实录》,放在一旁,肃顺赶忙问道:“有什么收获吗?”

    “《实录》上语焉不详,学生也难以料理。”

    “那怎么办呢?”

    “请大人改日到皇史?,将奏折的抄本取来,再看究竟了。”

    bk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