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131节 朝章故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31节朝章故事

    前文说过,军机章京既可以是青衫举人担任,也可以是正三品的大九卿兼理,除了考取御史??为了保证御史言官的‘心底无私’??便须去职??而这种禁令,也正是从眭朝栋开始的。

    在眭朝栋之前,并无这条禁令,他以军机章京考取了御史,仍旧在军机处入值。其时是在乾隆二十六年正月,皇帝奉皇太后巡五台,谒世宗泰陵,并将赴山西平阳行围,预计四月初方能回京,所以预先点派刘统勋、于敏中为会试总裁。刘、于其时皆为军机大臣,刘统勋序次在傅恒、来保之后,于敏中则甫入军机一年。

    就在这时,眭朝栋上了一道奏折,大意是说,请求朝廷仿效明朝前例,考官子弟应试而以父兄入闱需回避者,具折陈奏,由皇上另行简派考官主试。

    乾隆皇帝从来以绝顶聪明自负,最恨臣下取巧,以为他是可以愚弄之主,所以在看到这封奏折之后,便起了疑心,特意派他为同考官,同时下了一道圣旨,自总裁至十八房考官,凡有子弟应试,需要回避者,列单进程??皇帝是认为眭朝栋有子弟应试,而顾虑到他自己会被派入闱,所以预作此奏,为子弟谋出路。

    谁知道名单送到御前,眭朝栋并无子弟应试,倒是总裁刘统勋、于敏中的亲属中应该回避者甚众,这一来,皇帝更加疑心了。

    原来皇帝奉皇太后赴五台山以前,曾经密谕刘统勋和于敏中主持本科考试,他怀疑这两个人把消息泄露了出去,而本为军机章京考取御史的眭朝栋知道刘、于两家有近支子弟本科入闱者甚多,故意上这样的一道奏折,以讨好重臣

    这等御史言官逢迎之举,使得皇帝勃然大怒,因此下了一道朱喻,将眭朝栋交刑部议罪。

    这是一个极大的冤案,不过刘统勋和于敏中为避嫌疑,不敢为他求情,更加不敢为他洗刷??因为那样一来的话,就真正的坐实了他有意讨好重臣的嫌疑;于是,刑部以‘结交近侍例’论罪??这一款的罪名是死罪

    杀了眭朝栋,朝野震惊,从此之后,以御史充任军机章京者,再不敢上书言事,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后来到了乾隆中叶之后,决定把考取了御史言官的军机章京逐出军机处??也就成为了禁令。

    眭朝栋之死,把个临时增加的恩科弄得个个紧张,人人惊慌。这时候另外有人指出,殿试考卷只糊名,不誊卷,所以读卷大臣很可以通过笔体识人,因而赴考的军机章京就占尽了便宜。

    事实上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形,所以在殿试之前,皇帝选定的阅卷管等人一再彼此告诫:这一次的殿试,千万大意不得。

    赵翼就是在这一科赴考的。等到会试结束,他也榜上有名,当时任读卷官的军机首辅傅恒找到他说:“云崧,算了,你不必再希望点元了,如果派到我读你的卷子,我就一定不会把你的卷子列入前十本。”

    赵翼心想,多年来苦下功夫,就为争这一日短长,无端放弃如何心甘?想来想去,还是要夺魁

    原来,赵翼在书法上的造诣极深,除了一手很漂亮的苏字之外,还能做一手瘦硬通神的‘率更体’,于是他决定,变更书法,欺瞒读卷大臣小说

    等到三天转桌完毕,要商量定前十本进呈了,刘纶对刘统勋说,赵翼的卷子决不能入前十,万一中了鼎甲,又会惹人猜疑。刘统勋深以为然,两个人又重破功夫,细看全部卷子三十年于归,却始终没有子嗣,到了本年的四月间,缠绵病榻良久,终于香消玉殒了。

    丧报到了常熟府中,翁同?的妻子听闻妹妹亡故,哭得一塌糊涂,翁同?劝慰了几句,命下人准备车马,和妻子一起,越省吊唁

    夫妻两个到了浙江,在妻妹家中住了下来。雷秀才知道翁同?虽然仍是白身,却是天子近人,故此在言谈之中,亲近得不得了,连妻子的丧事也全然交给弟弟去办,自己整天陪在翁同?身边,做小到了极致。

    翁同?很不以雷秀才之言行为然,又不好多说什么,在雷家呆了几天,给翁同?想起这杭州城中一位道光年间就已经致仕的大佬。当下和妻子说了一声,雇了一顶小轿出门而去。

    这一次他要拜望的人叫朱士彦,字休承,嘉庆七年的进士,和大名鼎鼎的陶澍是同榜,官做到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十六年的时候,看朝中由曹振镛把持朝政,民情下壅,朱士彦正色立朝,以求去相抗,道光皇帝偏听偏信,准了他乞骸骨,致仕还乡的折子。

    其实朱士彦不过五十三岁,远没有到致仕的年纪,不过皇命已下,也算是弄假成真。诏旨见抄,皇帝觉得自己的做法也有点过分,便亲自赐宴、赐金,风头一时无两。

    朱士彦回到浙江,他既有终老林下之念,自然要大兴土木以娱老,他年纪不能算很老,而且平时养生有道,体气一如壮年,每天亲自到工地去指点经营。

    到了这一年的夏天,花园中有座正厅要上梁,梁木暂时搁置在路口,哪知有个丫鬟行经此处,从梁上跨了过去。正好给工头看见,厉声怒喝起来:“你简直要造反了你怎么可以跨过正梁?”

    那时候在许多所谓讲究忌讳的地方,连女子的亵衣也是不能够露天晾晒的,正梁是何等重要之物?所以工头会有这样的话。

    那个丫鬟却一点也不惊惶,笑着问他:“为什么我不能跨过去?”

    “贱物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你那个‘东西’跨过正梁,阴气冲犯,这根梁就不能用了,禀告老爷,一顿板子打死你”

    那丫头笑眯眯的说:“你尽管去禀告。”她说:“我的‘东西’怎么样?公侯将相不都是从这里出来的吗?”

    工头为之气结,果然去禀告的老爷,朱士彦觉得这个丫头出语不凡,找来生具贵相,便把她留在了自己身边。在某一天丫头服侍他更衣的时候,上演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戏码。

    不久之后,这个出语不凡的‘侍儿’有了身孕,生下一子,取名叫朱希淳。

    翁同?这一次来,一来是拜望,二来,他和朱士彦的幼子朱希淳关系极好,朱希淳受教于翁同?的岳父汤金钊,两个人当年曾经有过一段同窗之谊。更在道光二十八年的时候换了帖子,结下昆仲之约。朱希淳年长一岁为兄,翁同?是二弟。

    不过朱希淳这个人很奇怪,当年在一起读书的时候,以他的功课最好,年方十岁,已通平仄,能够做诗了。读书不但敏慧,而且中规中矩,颇为汤金钊钟爱。朱家的宾客,凡曾见过他的,无不誉为跨灶之子。

    谁知道年岁大了一点,不知道为什么兴趣发生了转移,不再喜欢经济实用之学,而讲究词章,喜欢金石,旁及音律,凡是所谓‘杂学’陈列,无不涉猎,行动之间大有名士派头。弄得翁同?和他的书信中每每有规劝之言溢于笔端,朱希淳却理也不理。

    bk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