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100节 史家漫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翁同?从来借自己身为天子近人之资就政事做谈论,闻言向后退了半步,众人知道他平日里的做派,这样的事情也不会问及他,崇实和袁甲三互相“韩熙载以自污之策为安身立命之法,在南唐多年,历任户吏两部侍郎、尚书,无相位而有相权,却无一计上呈国主,只知逢迎君上,暗中行小人行径,以秦淮女官,中伤他国来使,使南唐、后周两国不能联手抗敌,种下亡国之因。”

    这段历史皇帝也是很清楚的,韩熙载为明哲保身,始终不肯轻居相位,在国中甚至留下他帷薄不修,为人滑稽的口碑。据说他家中有四十余个姬妾,他年老体衰,照顾不来,这些姬妾每每豢养面首??很多还是韩熙载默认的。

    这样的人,李煜自然不能让他做到一国的相位,不过正如崇实说的那样,韩熙载无相位,而有相权,他最为人诟病的是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用秦淮女官,勾引后周使节,做下荒唐之事。

    后周世宗时候,派出了一个使者,名叫陶谷,当时的职位是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奉使江南,名义上是因为金陵多六朝碑碣,来此观摩书法,其实就是来窥探江南的虚实。

    当时南唐的国主还是元宗皇帝,对于后周来使,很是客气,不想陶谷这个人自以上国来使自居,言语之间傲慢得不得了,整天拽得二五八万一般,便是面对南唐国主,也不改骄横本色。对于李煜,也只是称呼其为吴王而已。

    当时,李煜的哥哥文献太子病殁,李煜由郑王改封吴王,移居东宫,是无形中的太子,陶谷言语之间如此不恭,南唐臣下很生气,都想杀一杀他的威风,韩熙载想出了一条美人计,并开始实行起来。

    其时陶谷在江南已经呆了几个月的时间,白天策马而行,以访碑为名,考差江南士气民心,辰光总还好过,到了晚间,客馆孤灯,凄凉万状,滋味就不是那么好受了。

    韩熙载故意找了个很冶艳的家ji,嘱咐一番,送到客馆为陶谷侍寝,谁知道第二天一早,就给送了回来,还有一封陶谷所写的道谢的书信,用四六体其中有一联,以韩熙载的渊博,居然也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联是这样写的:巫山之丽质初临,霞侵鸟道;洛浦之妖姬自至,月满鸿沟。”巫山神女,洛浦妖姬自然明白,这霞侵鸟道,月满鸿沟是什么意思?

    找来家ji一问才知道,原来那家ji恰好红信传来,不能成就好事这样一来,美人计自然就失败了,于是,韩熙载又做了第二次的部署。

    第二次的布置有些麻烦,先请陶谷住到另外一家客馆,然后着一个秦淮女官,装扮成管驿中驿丞的女儿,每天持着一柄扫帚在打扫庭院,这还不算,韩熙载故意让这个女子用轻帕遮脸,只留下一双晶莹而灵动的眸子在外。

    陶谷是色中恶鬼,很快就留意到了,多方打探之下,才知道,这个女子名叫秦弱兰,是驿丞的女儿,三年前嫁了个寒士,不想丈夫用功读书过度,得了个咯血的毛病,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秦弱兰决心守寡,但是夫家四壁萧然,守无可守,只好回娘家长住,闲时帮助老父做一点事情,消磨时间。

    陶谷心中大喜。相法上说,克夫的妇人若是与人做妾,又当别论??如能得此姝娱老,倒也不坏。

    存了这样的心思,便下了好大的一番水磨工夫,说得秦弱兰盈盈欲泣,颇为感动。这样过了半个月,汴梁派人来召陶谷,据说要他回朝复命,即将有大用。大风小说

    韩熙载得到消息,携酒相贺,陶谷的脾气本来就大,这回更加是眼高于顶,只管自己督饬随从整理行装,对客人也不大理睬。

    到了晚上,听到有人叩门,陶谷开门正是朝思暮想的秦弱兰,她一进门就把烛火吹灭,投体入怀,自道感于知遇,以身相报,不过名节相关,所以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方来相就。

    陶谷不曾想有这样一番艳福,芗泽初闻,喘气细细,一切都似梦如幻,直让人有遇仙之感了。

    一夜缱绻,天明之时,秦弱兰起身整衣,又对陶谷说,希望能够留下一番墨迹,作为别后思念的慰藉,陶谷志得意满,正待借文字发泄一番,不过时间上不容许他精心构思,便写了一首小令,词牌叫《*光好》。

    这首词是这样写的: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再把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写罢交付秦弱兰,陶谷的精神又全放到离别之事上了。几天之后,李用了些心思,更有一方之得,这一次到江南去,更要大力整顿一番江南奢靡浇薄的风俗。”

    “是,臣定当谨记想心。”

    “还有,铁路铺陈一事,最晚等到今年的五月间就要正式在江宁,上海之间展开,你身为一省学政,更加要切实的晓谕百姓,把这件事做得妥妥当当。凡事多和桂良、黄宗汉几个商量,有什么难处,给朕上折子。百姓有什么苦楚,也要酌情安抚。最主要的,铁路工程是朝廷拨巨款兴建,不论是省内,抑或是京中派往提调的官员之中,有敢于伸手要钱、拿钱的,你也不必和他们客气,具名实参就是,朕给你这个权利。”

    “皇上圣德如天,臣不胜钦服之至。”

    “还有,”皇帝轻笑着回头望望边的翁同?,“明年就是乡试年份,翁同?怕也是到了赴试之期,袁甲三,虽然翁同?才学俱佳,你又和他同在上书房中任职,却也不要徇情啊?”

    众人相视一笑,只有袁甲三,丝毫不敢有欢颜流露,“臣与翁小兄同为上书房侍读文臣,却也是君子之交,更不敢以私情,费皇上为国选材的大事”

    “你能够这样想,可见朕命你做江苏学政,得其人也。”皇帝让袁甲三站了起来,对他说,“朕知道你也是学理学的,行事之间要时时把持新安、金溪之平,守‘致良知为圣学之脉’刻历实行,讲求实用,万不可有杳冥放荡之举,你要记住。”

    “皇上天语教诲,臣都记下了。”

    三月初二,行宫里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人来人往,箱笼山积,每人心里都有着掩不住的兴奋,终于要回城了行宫到底不是久居之地,而况亲友大部分在京里,仅仅是想到远别重逢,把臂话这一年的离乱,便觉归心如箭,神魂飞越了。

    初四的早上,皇帝銮驾启行,御辇出丽正门,一路浩浩荡荡向北而去。第一天只走了不到三十里,就在喀拉河屯行宫停了下来??这之后就要分路而行了。

    后宫的嫔妃由礼部孙瑞珍、内务府大臣等护持,入居庸关,过密云,进京;皇帝的御驾则转路向东,由赶到行宫陛见的恭亲王奕、军机处、御前大臣载垣、兵部尚书柏?等人随扈,转头奔天津??皇帝要亲自到海防前线的大沽口炮台,去阅看已经安放、调式完毕的新式火炮。

    早在康熙年间,就已建立了完善的巡幸制度,虽在旅途,照常处理政务,当奕、驻京的兵部尚书柏?递牌子进来的时候,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已经从保定赶到了行宫,在殿中除去大帽子,翎管向着皇上的方向,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礼,“老奴,署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向下望了一眼,纳尔经额中等身材,脸上的气色很是好看,红扑扑的,有如婴儿一般,看得出来,在直督任上保养得非常好,“朕看过你上的折子了。上个月的时候,朕让军机处告诉你,朕这一次去天津,不是为欣赏京畿风光之美,让你也不必铺张。免得百姓又要从中受惊扰之苦,怎么……”

    他拿起一本白皮奏事折子中一摊,“……怎么你还要弄这些事呢?你这上面写的,‘天津百姓闻知不胜欢喜,更有粮商、盐商自愿输诚,卞舞之情,溢于言表。’”皇帝把折子放在一边,他说,“什么卞舞之情,还不是天津府道强行勒派?弄到最后,朕一片爱民之心,全然落到空处不说,就是想看一点真实民生民情之望,也全数画作了泡影”【1】

    【6】

    【6】

    【小】

    【说】

    纳尔经额碰头答说:“皇上,奴才以为,小民心怀圣君,情见乎辞,并非虚妄之语。天津与京师近在咫尺,自从高庙以来,百姓未识天颜久矣。这一次皇上玉趾降临,百姓感念圣德,略有报效,不但可以全了君臣之意,日后颂扬起来,也是光大门楣的大喜事。”他又碰了个头,说道:“皇上念在津城百姓一片孝心拳拳,便准了天津百姓所请之事吧?”

    皇帝想了想,“这件事啊,百姓于朕的这番孝心,朕领受了。不过,什么迎驾、接驾的事情,都免了他。国事繁重,朕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天津驻跸,等到过几年吧,等过上几年,等到四海平定,库藏充裕了,便是你不提,朕也要下去走一走。”

    “是。”纳尔经额自然奉命惟谨,“皇上圣明有为之君,奴才以为,不用等到几年之后,现今万方升平,百姓皆言皇上圣明,如天之福,正是皇上移足四海之时。”

    皇帝扑哧一笑,“算了,你这份心思,朕知道了,下去吧

    bk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