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23节 山东大案(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3节山东大案(2)

    田书元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点头应付下来,端茶送客之后,命人准备官轿,转天下午就到了省城济南。

    到了省城,他没有直接去见景廉,而是先到了藩司衙门,递上手本,求见藩司大人。

    山东藩司叫刘源灏,字中印,湖北人,道光十一年的进士,榜下即用,分发到陕西任知县,十几年的时间宦途顺风顺水,道光三十年从云南按察使的位置上改调山东藩司,做到了俗称三大宪之一的监司大员——升任巡抚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小】

    【说】

    刘源灏是从知县这等风尘俗吏的位置上一点一点爬起来的,对于下属的这等阴私之事了解的比谁都清楚,他知道项进在任上的所为是如何的不堪,只是一来项进手段狠毒,甚至弄到后任不敢接掌公事;二来,他走通了福济的门路,知道福济爱听戏,便学了当年于易简事国泰前例,亲自扮戏,极尽妍态,任情唐突,以为上官一乐——有那促狭的,做诗以讽:事事承上命,处处蒙人怜;深潭不见底,柔蕤故为妍。可谓是刻薄到家。

    刻薄归刻薄,有了福济为依仗,项进巧取豪夺,全无顾忌,旁的人轻易也不敢招惹。

    刘源灏把田书元请到正厅,后者行了大礼,彼此归坐,刘源灏叫着他的字问道:“岩白老兄,这一次到府城来,可是有事?”

    “是,回大人的话,职下这一次到府城来,确实是有一件公务的。”

    “哦?是什么?”

    “是这样的。”田书元把项进和赵光说的话和提出的请求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兹事体大,职下不敢擅作决断,想请大人的示下。”

    “把朝廷用来购粮种的银子挪作他用?”刘源灏脑筋一转,就大约知道了项进和赵光打的盘算,有心拒绝,又觉得不妥:两个人所言也算是实情,灾民人数太多,赈济的银子杯水车薪,万万不敷使用,只是,若是批转了,不知道这两个人又要从中贪墨多少!能够落到百姓口中的,怕只是九牛一毛了!

    想了想,他还是不能全然放心,不过此事暂时不必急,当下说道:“此事不是你我现在就能够决定下来的。朝廷拨款,本来是为了给灾民以明春购粮种之专银,其实不但是你我,只怕总宪大人也不敢妄加决断,总还是要上表请旨,方可挪用。”

    “是,职下也是这样想的。”

    “那好吧,岩白兄远道而来,在府城中住上几天,今天晚上我先起草一份奏折,明日我拜折明发,待有了朝廷的谕旨,再考虑其他。”

    田书元知道,所谓的‘考虑其他’,是担心有人从中贪墨,事先预作防备之计。这样的事情总是要认真的商量一二,不是短时间能够拿出办法来的,当下点头,在济南城中住了下来。

    很快的,军机处的廷寄寄到省城,批准了刘源灏提出的,将赈济银子挪作购买粮食,开设粥厂之用的条陈,至于来年的购买粮种的银子,则由今年收缴上来的税款,河工、堤工、埝工款项补齐。具折呈报细则之后,由藩库截留。

    朝廷的旨意到达,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的保证这笔银子能够物尽其用:“大人,以司里来看,这六万余两的银子,还是由省里统一规划使用吧?”

    “当然,当然。”景廉立刻点头却以为大人不必如此。”

    剑走偏锋的一句话把刘源灏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他追问道:“岩白兄这话可是有所指?”

    “大人若是力争,自然是无可厚非,不过福大人的话中隐约可见,司里若是真的派人到县里督察这笔银子的使用,恐有招待不周、甚或调度闪失之事发生,大人请想,这样的话传扬出去,谁还敢领命赴莱平二县?”

    “啊!”刘源灏立刻明白过来,一路上只顾得和福济生气,这时冷静一下,经田书元点醒,当即明白过来:“那,就照福济所说,银子交给项进和赵光吗?”

    “也不是这样简单。福和裕所想,大人知,卑职知,他们自己更加的知道,经手之人,主管司员从中侵鱼,也是其中必然。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握有确证,然后上书朝廷,大人还怕朝廷不会秉公办理了吗?到时候,这些人难逃国法公道所惩”他顿了一下,下面的话却没有再继续下去。

    刘源灏脑筋一转,就明白到田书元言外之意,自然的,事情一旦发作开来,不但是项进、赵光贪墨之事大白于天下,就是福济,也难以挽救他们!到时候,却要看看福济还能有什么话说!

    银子送到县里,项进心中大喜,一边命县里的钱粮师爷登记造册,一边命人将银子过称送进库房,然后让人把县里的捕快的头,叫刘文明的找了来。

    山东多盗,捉盗贼要靠捕快,所以盗贼一多,捕快也多,大县列名‘隶籍’的,竟有上千人之多。其实,正如俗语所说的‘捕快贼出身’,白天坐在‘班房’里的捕快,正就是黑夜里明火执仗的强盗。

    莱芜县的捕快首领叫刘文明,就是一个坐地分赃的大强盗。自己当然不出手,也很少在本地做案,是更多是指派徒子徒孙劫人于数百里外。由于手段狡猾,而且声气广通,所以很少出事。

    泰安府下数县被灾,临近府县而来的流民数量众多,县里的治安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刘文明更加是如鱼得水,派出大批的皂隶维持的表面上,在暗地里却大行劫掠之能事,县里连续有四家粮店,三处盐铺遭劫,在外人以为是流民所为,只有内中人知道,都是刘文明做的手脚。

    被劫的商家照例报案,自然的,也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县里的商铺,士绅的底细早就都给刘文明摸清楚了,知道这些人不能更加不敢有到州府呈控之事发生,所以,他稳当得很。

    听到皂隶回报,刘文明抓起凉帽戴在头上,举步出了班房,来见项进:“给大人请安。”

    “老刘啊,过来坐,过来坐。”项进笑眯眯的招呼刘文明坐到自己身边,对他说:“朝廷下拨的银子已经存放到县里的库房之中。只是县内人员众多,其中更加是良莠不齐,你身为捕快班头,可要切实小心,加强巡视,这样的一笔银子,都是百姓的救命钱,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啊

    “大人放心,有卑职在,万无一失。若是出了差错,您唯我是问!”

    “嗯,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项进笑了几声,又放低了声音说道:“老刘啊,除了银库要你认真看护之外,还有一件事要你仔细注意:有个叫崔荆南的,到了平阴县城……”

    刘文明呆了一下,脱口问道:“既然是在平阴县城,又与大人何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