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113节 彭郎入值(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到礼亲王离世的消息,皇帝的心中很有点难过。当年在上书房的时候,全龄比这几个皇子都要大上很多,散课之后哄着自己和五弟、六弟一起玩儿,到今天幽明相隔,人鬼殊途,永无相见之日,想来真让人觉得伤感。

    把全龄的遗折合上,放到书案上:“虽是全龄生前确有过失,但是现在人已经不在了,也就不必再提。不过,此案审理结束之后,若是全龄确实有贪墨之事,他为人赂遗的银子,要逐笔追回。有一些被他挥霍的,也要命礼王府上还清。”

    “喳。”

    “礼亲王的爵位,看看全龄的兄弟子侄中可有才德优先的,报上来;”皇帝想了想,封一个世袭罔替的王爷是极大的恩典,不能轻贸:“若是实在不成器,就从本支近族中挑选之后报呈上来,朕见一见再说。”

    “是!”

    “还有,”皇帝的精神从这样伤感的事情上转开,谈到了另外一件事上。

    军机处在一年之中连续裁撤了两位重臣,周祖培因为陈孚恩一事建功,补上了他的遗缺,却在清流中落得个‘不顾同僚,功人为己’的恶名。甚是为人不齿。除了他之外,军机处还空闲下来一个位置,按照惯例,是应该从六部中挑选补上,只是皇帝始终没有就这件事征询,旁的人自然也不敢冒昧。

    不过这一次,皇帝却有心增补了,“军机处政务繁忙,也是到了应该增补一员的时候了。朕知道你们的夹带中很有些人物,看看哪个是人品、才干俱佳的,拿出来我们商议一下

    祈隽藻和季芝昌都有点怦然心动,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北派的领袖,一个是南派的重镇,本身完全没有私怨,只是朝堂之中南北两派双峰对峙的局面初见端倪,很多事也就由不得自己喜好来决定了。

    皇帝没有说错,赛尚阿不提,祈、季二人各自的夹袋中都很有些人才可供挑选,不过这时候皇上让他们提出人选,倒让他们不好决断。

    京中六部首推吏部,按照往常的惯例,吏部尚书从来都是要挂军机行走的,不过祈隽藻身兼大学士,管着吏礼两部,若是再引一名吏部尚书入军机,则培植党羽的征状就太过明显了。这样的问题在季芝昌那里也是同样。南派式微已久,他很想援引一名南派的大员进来,只是碍于口舌,不好出言而已。

    更有一节是,朝臣之中若论及帝眷,无有过于曾国藩的,而曾国藩又是他的学生,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到今天不过十二三年,资历尚浅,贸然推举,若是皇上准了便罢,一个不准,自己落得个荐甲用乙,平白的得罪了人,就更加的划不来了。想到这里,他还是决定把人情卖给祈隽藻:“浦公,皇上若是问及增补之事,一切请您老做主。”

    祈隽藻也有左右为难之感,吏部尚书贾祯不论人望,资历都很可以引为奥援,而且贾祯身为北派大将,若真的能够把他引到自己旗下,一来为国求贤,二来北派壁垒可成,怎么想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不过季芝昌这样说话,却不敢全当了真,当下一拱手:“不敢,不敢。正要向九公请教,如今物望所归,不出曾贾,倘或不能兼收并蓄,取舍之间,请问九公于意云何?”

    季芝昌更加深知治一经损一经的帝歇了口气,拿起桌上的杯子浅浅的抿了一口:“便如同彭蕴章吧?他在福建学政任上几年了?”

    “回皇上话,彭蕴章任职福建学政,已经有三年之久了。”

    “也该到给他换个位置了时候了。嗯?”皇帝轻佻的一笑,“朕看过他道光二十八年上的折子。也真不愧的名家之后,确实把漕务弊政说到了点子上。朕还能记得其中警句:‘漕船卫官需索旗丁日益增多,沿途委员及漕运衙门、仓场花户皆有费,欲减旗丁帮费,宜探本穷源。又州县办漕,应令督抚察其洁己爱民者,每岁酌保一二员;办理不善者,劾一二员。运漕官及坐粮厅如能洁己剔弊,准漕督、仓场保奏,不称职者劾罢。’”

    他又说,“终究不愧是一门簪缨之后,大有乃祖之风呢!”166小说

    彭蕴章的祖父名启丰,是雍乾朝间名臣之一,他为人只知道做事,于那些官场上惯常的‘激言畸行’殊无所知,而且脾性很是古怪:‘凡所建设,必开风气之先,而凡所主张,必与时尚稍殊,若有良友之诤谏,舆论之挽达,则持之益坚。’也就是说,于旁人都认可或者依从的,他偏要顶着来。

    乾隆初年,因为雍正留下的烂摊子,政局动荡得很,四年的时候,因为弘皙等人有‘逆乱’之举,乾隆下旨,一众人等皆赐自尽,处置起来极是辣手。

    在这样的时候,也不知道彭启丰吃什么不合的东西,居然上了一个折子,内中说‘弘皙,允禄(庄亲王,此案他也被裹挟了进来)等,或以幼年志气未定,侍贵骄矜;或以昏暴鄙陋,下愚无知之徒,然究系圣祖血胤,伊等不知思念圣祖,我皇上宁不思念皇祖乎?’在他的折子中洋洋洒洒的陈列数条,最终的请求只是请皇帝免除他等的死罪,改为圈禁,革爵。

    乾隆大怒,有心以彭启丰‘身为外臣,语涉天家,所言多有违碍’为由,重重治他的罪,又考虑到一次性处死这么多的朝廷显贵,于他的统治不利,便顺应所请,将一众人如数圈禁,革爵。

    彭启丰虽然奏章获准,却也给自己惹来了很大的麻烦。皇帝总因为这件事想狠狠地处置他,不过他为人很是勤勉清廉,皇帝抓不到他的错处,不像于敏中那般捉住一个把柄,御赐‘陀罗经被’??内在含义就是赐死??那般处置,最后只能弃而不用。

    祈隽藻胡乱的回忆了一番前朝故事,赶忙向上磕头:“是!圣明无过皇上。彭咏莪幼承庭训,诗书传家,虽拙于口才,却很是谨慎持重,不好激言畸行,正是任事能臣。”

    “就这样吧。军机处给他发一道廷寄,着彭蕴章回京赴任。”

    “喳!”祈隽藻答应一声,又追问了一句:“臣请皇上的旨意,福建学政一职,可要简派什么人接任呢?”

    “学政一职,专管教育科举,更有观风察吏之责,倒是要认真的想一想。这件事先不急,待朕考虑清楚再说。”

    “喳!”

    皇帝最后对祈隽藻说道:“今年的天气热得早,刚进三月,在这紫禁城里就有燥热之感了。朕想,下月初移驾到园子中去。祁相?你是分管礼部的大臣,让他们妥善准备,具折陈奏。”

    “是!老臣明白了,下去之后即刻办理。”

    “就这样,你们跪安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