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清山变 > 第51节 史海钩沉(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1节史海钩沉(1)

    道光二十八年八月,晋太子太保衔,原任两江总督陶澍第四房侧室贺氏于安化县城印心石屋陶氏祖宅一瞑不视,终年五十六岁。身为人婿的贵州贵东道知事胡林翼上表陈情,按制守孝三年。到道光三十年七月,已经满二十七个月,到了服阕起复的时候了。

    清制:服阕期满的官员,照例要回到北京,在吏部擎签,如何由朝廷重新安排发送省份,择日启程赴任——这是一整套的流程,不必去谈。只是在临去之前,胡林翼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去拜访湘阴县城中的左宗棠。

    他和左宗棠的关系有一点特殊,一个是陶澍的女婿,一个是陶澍的儿女亲家。还有一节,便是当年左宗棠受知于陶澍,可算是天下人口口相传的趣闻之一。经过大约是这样的:陶澍以两江总督入京觐见,道光帝对在他两江任上的表现非常满意,不但温语相加,在政事已了,君臣二人闲聊的时候问起了他的经历。于是陶澍就把自己在安化县城从小家境贫寒,却从不堕青云之志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偏巧这一天皇帝的心情很好,听他说完,心中甚是感动,特意将他从小居住的祖宅起名为印心石屋,又御笔亲题了匾额,着湖南巡抚派人为他加以重盖——这算是相当了不得的恩遇了。陶澍磕头谢恩不在话下,道光帝又特别给了他一到旨意:着他陛见之后,可于近日回乡祭祖,以示荣宠。

    消息传到湖南,时任湖南巡抚的吴荣光很是头疼。皇帝的旨意不能有半点抗拒,只是和陶澍相见,彼此的叙礼就很麻烦。若是论做官,自然是担任两江总督一职的陶澍大;若是论科名早晚,吴氏乃是嘉庆四年的翰林,比陶澍早得很多,见面之机难免尴尬。

    陶澍也有同样的难题,于是听从幕僚的建议,不到长沙。两个人不见面不就完了吗?过洞庭之后,循资水过益阳,然后直抵安化。这样一来就算是两全其美。吴荣光也很满意这样的安排。大风小说

    不过,一些礼节上的接待不能缺失,他特别命令岳州知府隆重接待——岳州是湖北进入湖南的第一站,也是陶澍这样的行程中唯一经过,这个作者如何知道?找来岳州知府问过,才知道是左宗棠。问在哪里,回答:“已经回渌口去了。”

    陶氏爱才之名果然不虚,请岳州知府派人带自己的手本连夜去追,并且交代参将:“你去告诉他,他不来,我不走!”

    参将追上左宗棠,又将他请回岳州,陶澍亲自开中门相迎,肃客上座,左宗棠要执弟子礼大礼参拜,陶澍执意不肯,最后还是行了平礼相见。两个人一见如故,谈风土,谈艺文,谈朝政,都有深戚我心之感。

    到了后来,陶澍不但助以火膏之资,更代子求婚,与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方始告别——这已经是十余年前的事情了。

    十余年间,左宗棠还是举人功名,一路蹉跎,在家乡课人子弟,以供三餐之需,生活得很是窘迫。这一次胡林翼到访,让他惊喜莫名:“润之兄,别来无恙?”

    “润之此来,实是为恭喜季高兄也。”

    左宗棠很疑惑的摇摇头:“润之兄何出此言?我于这湘阴城中以授课为生,又何来恭喜?”

    “曾涤生回乡了。季高兄知道吗

    “这,知道的。如何?”

    “皇上派骆儒斋传恩旨,改授曾涤生户左之职,以学习在军机行走。这犹不算,皇上的旨意中还有一条,着曾涤生于两湖,江南一递捡拔大才之士,为国举贤!季高兄,你之才华胜我十倍,这一次必是……怎么了?季高兄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也说不上是难言之隐了。只是……”左宗棠苦笑了一下,他和曾国藩当年不睦,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听到胡林翼带来的这个消息,心中很是有点患得患失起来。

    “若季高兄以为和曾涤生会为当年之事记挂在怀,便也太小瞧了他的气度。”胡林翼沉吟一下,已知其故安在:“当年之事,季高兄也无需萦怀,那不过是君子之争而已。”

    左宗棠是那种功名心甚烈的人,听到胡林翼的话,很是思考了一会儿,最后摇头一叹:“只盼此心如彼心啊。”

    下人奉茶待客,两个人正在说话,门口有人来回:“老爷,有客到。”

    左宗棠接过手本看了一眼,忘情的站了起来:“是樵野兄和曾涤生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