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定河山 >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插手的原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黔中路那些服从朝廷,又与其同宗同源部族配合之下,摸清楚那些主动归顺的部族底子,要容易的多。而且在进入大理国之后,因为地形的原因,气候倒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最关键的是鄯阐候府,在黔中路方向部署兵力,主要集中在面对黔中路与川东路的建昌府周边。

    对于齐军的可能进攻,那位鄯阐候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从原来的支援,到现在的插手,他很清楚会招致齐军的报复。所以在郭晨所部,进入黔中路之后,他便着手开始部署。他鄯阐候府的精兵,几乎是全数出动。仅仅在与黔中路,接壤的大理国建昌府,便部署了两万军马。

    却没有想到,郭晨在当地部族的引导和配合之下。在进攻之前,秘密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只以自己的副手,统带部分兵力吸引和分散,建昌府守军注意力。自己则统帅主力军马,星夜兼程绕路偷袭东川郡,倒也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击溃一千五百守军,拿下了东川郡。大风小说

    郭晨部进展相对顺利,但赵无妨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广南西路的那些部族,自身都不值得信任,而且部分本就在配合叛军行动,与他是敌非友不说。便是在进入大理国境内之后,遇到主动来归降的部族,在摸不清楚根底之前,他也不敢擅自收纳。再加上,当面的守军数量。

    赵无妨进展缓慢,倒也就不意外了。甚至几次,遇到当地部族配合守军,打自己的伏击,还吃了不算小的亏。甚至在守军的有利反击之下,赵无妨甚至一度只能退回广南西路。若不是守军一部以为占了便宜,冒险尾随追击,让赵无法反手打一个措手不及,击溃其几千军马。

    乘虚又转身,重新攻入石城郡境内,并趁着守军被打怕了,全部收缩回了石城郡城内,合围了城池。这次赵无妨的脸,险些都有些丢尽了。不过吃了不小亏的赵无妨,在奏折上也明言,大理国在石城境内的军马,早就做好了准备。数量也绝对不是,只用来防御朝廷反击的。

    而与自己交手的这股大理国军马,不仅战斗力很强,而且步骑齐全。明显是鄯阐候府精锐不说,手中还有虽说数量不多,可也有足足八门千斤大炮。如果不是朝廷先发制人,抢先攻入大理国境内。搞不好石城郡内的这些大理国军马接下来,会配合叛军直接进攻广南西路。

    从俘获的隶属鄯阐候的武官口供来看,鄯阐候府在石城郡内,储备了足够五万人,使用两年的粮草和马料,以及大批的弓箭与其他军械。就在叛军江南西路大败之后,鄯阐候便在诸部族之中,固泽而渔一般的大肆征集兵员。如今鄯阐候府,所属兵力已经扩充到了九万余人。

    如今集中在石城郡的这些粮草、物资储备,都是叛军起兵之后,在最短时日之内调集的。如今石城郡内鄯阐候府所属兵力,足足有四万多军马。自己在进入石城郡之后,发现这些军马都是呈攻势部署。这说明鄯阐候府对广南西路窥视,已经不是一日,甚至已经准备插手了。

    原本以为,伪帝不会那么蠢,将大炮和火器外泄给大理国。可从赵无妨的奏折来看,那个家伙不仅将火器外泄,甚至还直接出售了大炮给大理国。那个蠢货真的是为了争夺天下,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不仅把人家,苦追不得的女神给霸占了。还将人家前后两个老婆,都划拉到了自己手中。这别说人家一个堂堂大理国掌权的鄯阐候,就是一个普通人都受不了。大风小说

    看着地图的黄琼,心中咒骂了一声蠢货之后。却是返回到了御座上,又拿起赵无妨和郭晨的折子,还有目前正在围攻梧州的曹锐折子,仔细看起来。赵无妨折子上,除了汇报这些事情外,倒也没有叫苦。郭晨那边也是报喜不报忧,但黄琼依旧看得出,他们面临形势很复杂。

    二人在折子上,几乎都不约而同谈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理国境内异常复杂部族。这些部族相互之间的关系,比大齐境内的还要乱套。今儿可以因为联姻,相互之间成为盟友。明儿便可以为了地盘,或是其他的利益,相互之间大规模厮杀。而且这些部族,几乎是谁都不服。

    对大理国皇室,以及原本鄯阐候府都三心二意。只不过原来的鄯阐候府,靠着自身雄厚,甚至超过大理国皇室的精兵,以及采取的种种分化瓦解,吞并周边的小部族,为自己效力等手段,才勉强压制下来。但实际上,这些部族并非是真正从内心,服从那个鄯阐候府的管辖。

    二人都表示,如果朝廷想要彻底灭亡鄯阐候府,可以从这些部族着手。尤其是可以利用这些部族,听从大理国皇室的有之,想要趁乱自立的有之。还有纯属墙头草的,谁强大便服从谁,总之种种不同的心态。赏赐一些封号以便拉拢这些,并非是铁板一块的部族为自己所用。

    敲了敲桌面,黄琼却是没有立即下结论。折子上二人虽说都未明说,可其中的意思都很明显,二人都不赞同实际控制鄯阐候府属地。因为在二人看来,如果朝廷控制这里,搞不好都会被拖得师老兵疲,甚至是被拖垮。二人实则都建议,朝廷最好还是扶植起来一个傀儡为好。

    而且二人都建议,粮草还是不要就地征发,尽可能的从后方转运。以免朝廷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都不会造成太过于严重后果。二人前面的意思,倒也符合黄琼的想法。可后面的建议,却是让黄琼有些难以抉择。之所以他此时如此的疲惫,就是常朝时因为此事争吵造成。

    傅远山明确表示,现在朝廷根本拿不出太多粮草,保障攻入大理国境内官军供给。两川如今的存粮,已经降到了一个很低的标准了。再调动,朝廷就真的没有应急手段。而吕端其实也是这个意见。既然朝廷原本就决定,没有长期占领鄯阐候府属地,粮草还是就地取之合适。

    现任户部尚书,更是言辞激烈的反对。用那位户部尚书的话来说,两川之地如今存粮本身依旧所剩不多。今年秋税,虽说已经收上来,可如今要用到钱粮的地方实在太多。更何况,明年的情况还不知道,朝廷若是一再动用本就已经不多的存粮,明年一旦遇到天灾怎么办?

    这位户部尚书,隐隐约约的指出,在没有了桂林郡王府,每年的进项之后,依靠朝廷其余的钱粮收入,根本就是入不敷出。这两年平叛,朝廷在钱粮方面,其实一直都是寅吃卯粮。甚至很长一段时日都是靠着内府库,才勉强维持了下来。实在负担不起一个新开战场的供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