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定河山 > 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人未必会感激自己,更不要说对自己服气。毕竟去年他被贬到广南西路,任一个州通判从源头来说,自己可谓是始作俑者。一时之间,黄琼陷入两难的境地。他虽说承认此人的确是派去宁夏府,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可也正像范剑说的那样,此人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了,是杀敌的利器。可若是用不好,自己同样也会被刺得血淋淋。关键是,自己在陇右需要的是一个棋子。此人个性极强,别看太子眼下已经被废,可未必会改投自己。自己虽不用他感激自己起复之恩,可问题是若是此人到了宁夏府后不听话,那自己就适得其反了。

    看着黄琼,有些阴晴不定的脸色,范剑沉吟了一下之后,开口道:“王爷,其实此人被贬至永州,看似王爷是幕后操纵者,可根治实则却是在前太子身上。他捞钱是为了前太子,但事发后太子却并未保他。若是太子真的铁了心保他,就算皇上处罚也不至于如此之重。”

    “此人是一个聪明人,他应该清楚当初自己为何走到如此地步。就算过去没有想清楚,但想必在永州这一年也足够他清醒了。太子当初的作为让他寒心,如果王爷此时能够出手,虽说要费上一些功夫,但将此人拽过来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此人,更应该知道什么叫做识时务

    “眼下太子已经被废,他若是想要依靠太子起复,已经可以说再无任何希望。王爷若是真的起复他为宁夏知府,至少短时间之内,他知道自己改怎么做。王爷若是实在不放心,在调他为新任宁夏知府后,可派遣心腹之人对其秘密监视就是了。这一点,范家倒是可以帮忙。”

    范剑的这个建议,黄琼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站起身子来在书房之中,一边来回踱步,一边陷入沉思。良久才道:“好,就依范兄的办法来。本王这就下一个调人手谕,要求其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京城,起复其为宁夏知府,平调原宁夏知府为陇右左参政。”

    既然下了这个决心,黄琼直接回到座位上,立即写了一封调人手谕,交给李海让他亲自跑一趟吏部,用八百里加急将此事落实。待李海匆匆离去后,黄琼看着门外的枝繁叶茂的大树,又转过身来看了看范剑道:“在张迁赶回来之前,范家还需要替本王继续监视这个拓跋继迁。”

    “近期他们兄弟的一举一动,都要死死的给本王看住了。如果有什么消息,不管什么时候,就是本王已经睡下,也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本王。陇右那里在这个时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本王现在只希望,一切都还能够来得及。更希望,这个张迁可千万别让本王失望。”

    陇右之事,搅得黄琼多少有些心神不宁。第二日下了早朝之后,黄琼想了想还是给陇右安抚使、节度使,宁夏府的兵马使,先后写了一封密信。要求他们密切注意,灵州那里的党项人动向。尤其是宁夏府要提高警惕、加强戒备,一旦有风吹草动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朝廷。

    在放下笔之后,想起山西路卫军,被一群赤手空拳老百姓,打了一个落花流水的战斗力,黄琼又苦笑不已。若是拓跋继迁真的造反,就宁夏府那些卫军,真的能够打得过党于他要手谕的要求,也同样没有驳回。而是直接写了一道手谕,并盖上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便印后,交到这位温大人手中的时候,脸上的笑意更盛道:“这个自然,本王不会让温大人为难。”

    而等到这位南镇抚司的指挥使大人,接过这道手谕从这间偏殿离开后。回想起临别时英王那意味深长的笑容,饶是老练的很,但他的冷汗也不由一阵阵下来。倒不是他胆子小,而是英王那个笑容太那啥了。传说这位英王是一个笑面虎,今儿看果然如此。

    而在他身后,等到这个家伙离去,看着他的背影黄琼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好一个秉公的温指挥使,自己不过是调他几个人,居然如此的费事。难怪老爷子对此人如此重视,至少看起来此人在忠君方面,到能忍得住其他诱惑。只是不知道,他这个秉公之中有多少真、多少假。

    黄琼一方面全力支持傅远山,在山西平乱事宜。一方面采取各种手段,尽最大的努力监视灵州党项动向,主要是拓跋继迁兄弟的动向。好在傅远山果然得利,在何家铲与方铭的全力配合之下,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赈济西北灾民与军事进剿相结合,以抚为主的手段。

    即便是在军事进剿的时候,也采取了只要交出首犯,胁从不问。如果顽抗到底,则调动大军直接进剿的办法,山西各州府的乱局逐步开始平息。最先乱起来的平阳府,已经彻底平静下来。其余的诸州府,也在逐步清缴之中。对于捕获的民变首领,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

    除了杀了宁乡郡公满门的首领,以及十几个骨干处于极刑之外。的确有冤情的,或是判决流放、或是判决斩监候。但对于那些浑水摸鱼的,试图趁着此次民变发财,或是实在罪大恶极的人,不管是地方豪绅,还是普通百姓,或是民乱首领,则一律格杀勿论。

    这位因为在京兆府任上,虽说时间不长。但却因为铁腕整肃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宦子弟,而得名傅铁腕的强项令,一次性就在平阳府,公开要了二十六个此类人脑袋。而且亲自坐镇在泽州府的傅远山,杀的可不是一批。发生民变的几个州府,都杀了一大批类似的人。

    各州府城墙上,那些血淋淋的脑袋,让山西各个官员以及本地豪绅,无不胆战心惊,再也没有人敢去灾民那里找便宜占。铁血与宣抚并重,是傅远山此次进展如此快的原因。而之所以对杀害宁乡郡公满门的乱民处以极刑,是因为这位郡公在对待灾民上,可谓是宗室的榜样。

    对于涌入泽州府境内的灾民,这位郡公为了避讳朝廷猜忌,选择了借粮的方式。灾民只要打一张不知所云的欠条,就可以按照家中逃难出来人口多少,从他那里借到几石粮食。虽说借条上写了收取一些利息,但据宁乡郡公府逃出来的家人说,那些借条早就被郡公爷烧掉了。

    因为这位心善的郡公,压根就没有想过将借出去的粮食在收回来。那点所谓的利息,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而这位宁乡郡公遇害,也不单单是表面上看受到了山西路民变的冲击。经过傅远山调查,是有人因为这位郡公如此善心之举,挡了他们发财的路,所以才痛下杀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