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定河山 > 第五百三十二章 举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帝的话音落下,黄琼倒也没有犹豫。直接一躬身道:“父皇,儿臣自入宫襄理政务以来,时日越长越是感觉到如履薄冰,也越感觉当初父皇,治大国犹如烹小鲜的教诲,无比的正确。更感觉到自己,也过于缺乏历练,更缺乏处理事情的手段。现在批折子,也都慎重了许多。”

    “而儿臣以为,正像是您训示的这般,此次山西平乱实则是三分剿、七分抚。而这剿抚究竟该怎么剿、怎么抚,却是一个很大的文章。这个制置使的人选,即要有能力、有经验,但也更要有手段。既要处置灵活,但也不能无原则、无底线的退让。”

    “可儿臣现在感觉自己,最缺乏的便是经验。这不是儿臣不想去,而刻意找出的推脱理由,而是儿臣感觉到自己真的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儿臣在郑州的善后,虽说得到父皇认可。可郑州毕竟只是一府,无论是所辖地界还是丁口,都远远不能与山西路相比

    “儿臣在郑州府的做法,拿到山西路未必就通用。儿臣经验还有些太少,性子又有些急躁。此次山西平乱,作为制置使并非是要统军在一线亲冒矢石。更多的是居中调度军务、政务齐心协力,以及协调朝中诸有司、山西路所属诸州府县,共同出力、统一行动。”

    “可儿臣在这方面经验,几乎是一片空白。儿臣在郑州时,与朝廷以及河南路方面事宜向来,都是由简雍来协调的。父皇,处理政务的经验,是需要时日来积累的。儿臣在京中可以由父皇来把关,即便是出了一些问题,也可以随时得到父皇的教诲。”

    “但儿臣若是真的去了山西路,就需要完全依靠自己处理这些事宜。可儿臣在这方面,却恰恰经验不足。而且儿臣手段过于强硬,此次山西路平乱要刚柔并济,剿抚并重才是正路。一味用强,只能酿成更大的祸乱。所以儿臣自认为,绝非此次去山西最适合人选。”

    “方铭此人即做过转运使,也做过一路首宪。无路是治理地方,还是调理经验丰富,为人无论是手段还是手腕都不差。最为关键的是,儿臣以为此人居中调度能力极强。此次山西路平乱,需要朝廷与山西诸州府县,以及山西路诸军齐心协力才可以。”

    “在这一点上,儿臣至少现远在不及此人。儿臣绝不是有意识的推脱此次差事,而是自认为眼下的能力,还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父皇,一味的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如果父皇一定要儿臣去山西,儿臣自愿做苏铭的副手,协助苏铭处理山西事宜。”

    其实,黄琼之所以拒绝了去山西的事情,除了这些理由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之外,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来。黄琼认为此次山西乱局,看似在山西,实则根子在陕西与陇右二路。没有遭受旱灾,眼下尚还算富裕的山西路,都尚且如此。

    那么此次旱情严重的陇右、陕西二路,真正的情况也许会更糟。眼下二路报平安的那些折子,恐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方官员在粉饰太平。山西路眼下的乱子,其实解决起来并不复杂。但陇右与陕西一旦乱了,那就是天大的事情。更何况,在陇右还有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至于去年老爷子,从哪说到这里,黄琼抬起头看了看皇帝,听完自己这个态度之后,有些微妙的脸色,咬了咬牙道:“儿臣知道,方铭的屁股底下并不干净。他是能员干吏,但绝对不是清廉如水之人。但这个时候,山西那边更需要的就是这种,既要有手腕更要有能力的干吏。”

    “若是只派一个只会官清如水,但却面对乱局束手无策之人,只能是误事。儿臣也正是知道,方铭并非是那种清廉之臣,所以才提出从御史台选派一干将,出任此次制置副使兼山西路按察使,专门监督此次处置事宜。再加上傅远山这个强项令,想必方铭也就不敢太过分。”

    黄琼的坚持,让皇帝也有些无奈。看着一脸平静的黄琼,皇帝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既然你如此的坚持,那朕就答应你。正好通过此事,朕也要看看你识人眼光如何。你草拟一道圣旨,命傅远山为山西路权知制置使,总理山西路军政二务。”

    “山西路文武诸官悉由其节制,全权处置此次山西路平乱事宜。四品以下官员,又先罢免后上奏之权利。起复原河南路安抚使方铭,为署理山西路安抚使。起复原枢密副使何家铲为山西路节度使。调郑州府同知简雍,为山西路转运使兼晋阳知府。”

    “调御史台右副都御使谢若钦,为制置副使。以山西路学政,转任山西路按察使。其余平阳、泽州、汾州四府官员,以及平阳兵马使、平潞汾兵备道此次处置失责,由吏部、御史台会同审理、严厉追责,所缺人选,所需替换官员,由吏部、兵部抓紧推荐。”

    黄琼的动作很快,皇帝的话音刚落下,他这边圣旨已经草拟完成。对于黄琼所草拟的圣旨内容,皇帝却是看都没有看,直接吩咐黄琼用印。但就在黄琼,从掌玺太监手中接过玉玺准备用印时,却是背后传来皇帝的声音道:“阿九,你这个印一旦落下,可就没有后悔余地了

    “无论此次山西路平乱,你举荐的人选出了什么问题,你这个举荐之人都要承担责任的。方铭此去成功了倒还好说,若是一旦失败,你要考虑对你今后,在朝中地带的威望影响。朕在给你一炷香的机会考虑一下,现在还没有用玺,这道明旨撤回还来得及。”

    皇帝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虽说劝说黄琼在考虑、考虑,但眼睛的余光却是一直在盯着黄琼的动作。而黄琼在皇帝的话音落下之后,虽说手中的动作,因为皇帝的这番话微微停顿了一下。但随后却还是坚定的将手中玉玺,盖到了这道名旨上,并交待太监马上送去中书省落实。

    此次黄琼推荐的这三人,除了傅远山是现任官员,还在京兆府的任上之外。方铭自从在郑州被押解回京之后,即没有交给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除了被撤了河南安抚使的职务之外,皇帝也没有公开下圣旨处罚,眼下还在大理寺的天牢之中坐牢。

    至于永王的那位未来岳父,此时已经致仕。只是因为被皇帝恩准在京修养,再加上女儿的婚事还未办,所以还留在京城。不过毕竟是已经致仕的官员,再加上又是武官,兵部与枢密院那里,还有整整一套规矩要走。再加上还在蹲天牢的那位方安抚使,要办的手续很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