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定河山 > 第四十八章 杀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黄琼平淡的语气,贾权就好像没有听出来一样,直接开口道:“以王爷眼下的处境,权不知道除了继承大统之外,还有什么自保的办法。中宫所出四子将王爷当成死敌,现在心中恐怕都处之而后快。”

    “天下宗室,也将王爷当成了斩草除根的首要对象。就算其余诸兄弟,只要但凡有点野心的,也都不会将王爷视之为无主。也许对其他王爷来说,明哲保身是一步退路。但对于王爷来说除非争到那个位置,否则再无任何的退路。”

    贾权的这番话,黄琼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就坐在那里死盯着他看,直到这次真的把贾权看的心里面直发毛才道:“本王承认,你说的并没有错。但你这些话,是真的为本王考虑。还是你想创从龙之功,以便给自己搏一个万户侯。”

    黄琼的回答,贾权却是很坦然的道:“王爷,权即是为王爷考虑,也是想要创从龙之功,给自己搏一个万户侯。权自认满腹经纶,实在不甘心就此回乡当一个私塾先生了次残生。更何况,权还背负着重新振兴家族的重担。”

    “本朝士子想要入仕,只有四个途径。一个是进士及第,这是大多数士子首要的选择。只有进士及第,才能走到更高一层,进入中书省、尚书省这两个权利中枢,才有可能做到大学士、平章政事这样位极人臣的位置。”

    “至于恩萌,权首先没有好爹,想要恩萌也没有那个关系。更何况,恩萌之官很难做到四品以上。虽说未命令禁止,但恩萌官员不得担任翰林学士,以及六部主事并以上官员。而文官不经过这两条,基本无担任六部尚书的可能。”

    “本朝定制,未担任六部中两部以上的文官,不得进入中书省担任正副相,就连尚书左右丞都不许。所以恩萌对于文官来说,除了先天条件过高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仕途选择有限。想要走到更高一步,要比进士及第的官员难很多

    “另外一条,就是举人选官。这一条,权倒是够条件。但举人选出来的官员,地方不得担任知州以上正职官员,不得进入翰林院、六部、御史台中枢各部门,甚至就连国子监祭酒、太常寺,举人选官之人都无资格担任。”

    “也就是说,举人选出来的官,只能担任县丞、州同知、州推官、通判,即便做的好了,专任掌印官,最高正职也不过能做一任知州便是到头了。说是不得超过四品官,可举人出身的官员,能做到从四品就已经是毛麟凤角了,正四品官员那里轮得到举人出身所谓的杂官?”

    “至于科举,权原来的确是抱有希望。但现在,却是想都不敢去想。当年虽说家道中落,家祖早已经沦为一介农夫,却始终念念不忘恢复家族的荣耀,咬着牙供父亲读书。就是希望家父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可以重振家业。”

    “就算做不到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哪怕是做到一个尚书左右丞也好。只是家父实在时运不济,虽说十八岁便中了童生试,但直到三十多岁了一张十万贯的银票,外加一套价值千金西域琉璃酒具。管着一个清水衙门的那位司农寺正卿,单凭他自己这笔钱未必不是拿不出来,但绝对没有这么一掷千金的大方。”

    “那位陈大人虽说是个琉璃蛋子,在皇子争储上从来不参合。但既然收了钱,调动一个官员上自然不会不给这些皇子面子。作为副相,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太轻而易举了。不为了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这些落草就钟鸣鼎食的皇子,用得着这么巴结官员吗?”

    “这些皇子,虽说左右不到中书省和六部尚书,或是一路首宪的安抚使这样重量级别的官员任命。但将诸如陇右宁夏府知府换个位置,调到长沙府或是松江府还是能做到的。更别提,知府以下的官员调动?”

    “搭上皇子的顺风车,这升官的速度也一样不会慢到那里去。而一旦这位皇子登上皇位,等待这些从龙之臣的官员或是人来说,未来的仕途恐怕更会一马平川,甚至登阁拜相的日子都指日可待。权是这样想的,很多官员也一样是这样想的

    贾权说这番话的时候,黄琼并没有看他,而是看着窗外的几个太监和侍卫,手里面飞速转着一串不知道什么时候,攥在手中的玉念珠,脑袋里面也同样在飞速的运转着。贾权这些话透露出来的意思很不一般,他这是在明确的告诉自己,他知道的东西很多。

    就像是无论是瑞王也好、景王也好,在皇子非奉旨不得与大臣交往的前提之下,暗中送重礼拉拢那位参知政事的事情,谁也不会搞的沸沸扬扬,满天下皆知。而那位收了礼的陈大人,更不会宣扬的谁都知道。这种双方都极力掩盖的事情,他是怎么可能知道的?

    一个能知道这么隐蔽事情的人,他的真实身份难道就是一个举人这么简单?除了他在显摆之外,他说这些话另外还有什么意思?这个人留不得,至少不能留在自己身边,这是黄琼此刻心中的第一想法。

    只是就在黄琼心念一动的时候,手中正转动这串玉念珠传来的冰凉,又让他升起的这个念头快速,很快的便冷却下来。这串念珠是在临出宫的时候母亲给他的,告诉他心烦意躁的时候转一转。

    与大齐朝历代帝后普遍信佛不同,母亲并不崇佛。据黄琼所知,反倒是与道家有些香火源远。所以当初在接过这串念珠的时候,黄琼还多少有些诧异。知道陈瑶告诉他,这是母亲自幼黄琼外祖母赐的。

    是黄琼外祖在边军征战的时候,无意之中从一个辽人商人手中买来的。听说是从极北一个大湖周边,极为苦寒之地挖出来的冷玉。人带上有清心明目,降噪去浮之功效。黄琼母亲自幼离家学艺的时候,外祖母亲自将这串手串佩戴在黄琼母亲身上。

    黄琼母亲无论是拜师学艺,还是出外游学,这串念珠从未离过身。如果黄琼不是他亲生儿子,恐怕这串念珠黄琼母亲是万万不会舍得的。正因为这串念珠很珍贵,所以黄琼只有在遇到重大事情,一时难以决策的时候,才肯拿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