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中央之国 > 第247章 新任内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昭武皇帝也想了一个办法。

    他不是有外挂嘛,那等到他的威望达到个人神话的阈值以后。

    他会下达一个帝国世世代代不准推翻皇室的诏书。

    借着外挂威望,昭武皇帝想要把周家皇室的地位推到无可撼动的位置。

    说白了就是神话皇权,开倒车。

    皇权神话一旦深入人心,加上源源不断的背锅侠,那帝国皇位就算稳了。

    至于以后皇权被架空也好,被当成吉祥物也好,那不是没有性命之忧嘛。

    也没人敢跳出来玩弑君篡位那一套。

    再说,随着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只要后世皇帝能抓住军权,野心家想要造反成功是不可能的

    昭武皇帝已经做了该做的,至于帝国在他死后会怎样,他想管也管不着。

    8月17日,经过两月的选举投票,新的内阁大臣名单诞生。

    内阁首辅——王秉林47岁(皇党)。

    厚坤帝末期进入官场,最初担任鲁省菏泽巨野县下面一个乡村的朝目。

    朝目就是辅助里正管理村镇的官吏。

    帝国里正,作为最小的基础官吏,甚至不能说是官。

    村长里正一般由本村选出,但朝廷为了皇权下乡,专门设立了一个官职就是朝目。

    按现在的说法,朝目就是村书记,里正是村长。

    王秉林确实有一把刷子,没几年就升任巨野县政令,然后一路官运亨通。

    这人极其擅长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的带动经济发展。

    所以,王秉林每在一处卸任,都会给当地留下很多利民或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产业。

    后来被杨潇看中就进入了工部,本来工部尚书的位置,不出意外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但没多久厚坤帝驾崩,朝堂一片混乱,直到昭武帝继位。

    当时,地方总督们蠢蠢欲动,还只是工部中层的王秉林被调往鲁省担任总政令。

    鲁省接壤当时的最强地方总督汪同仁的应天府。

    王秉林除了要带领鲁省发展,还要与汪同仁的渗透势力斗智斗勇。

    别看统一战争,朝廷一波就上了高地,这背后除了军队和潜伏对皇帝的询问对答如流,并且毫不逾越,恰到好处

    这是人才啊!胡军席被当时的张宗文一眼相中,并成为了他的得意弟子。

    大学毕业的胡军席火速进入朝堂,就在礼部担任一个书记官。

    没几年,张宗文主动找到厚坤帝,要求把胡军席调入地方。

    这是璞玉,一定不能浪费了。

    这开启了胡军席长达10年的基础之路,从乡镇到城市,几乎各种部门都被他呆了一遍。

    因为过目不忘的本领,胡军席每到一个部门,都能很快梳理接受各种本职工作。

    统一战争爆发后,张宗文担心胡军席的安全,向当时的德康皇帝请求把胡军席调入朝堂。

    在张宗文心里,胡军席可是帝国未来的首辅大臣,搞不好会成为驻留史书的一代名臣,可不敢因为战争出意外。

    这也是皇帝第一次听说胡军席的名字。

    当时好奇的皇帝专门召见了胡军席,并借机询问了一些问题。

    胡军席确实是个天才,经过10年的基层锻炼,对于皇帝提出的各种发展问题,常常都能一针见血。

    只不过对于世界大势,因为年轻阅历不够,还不能如老狐狸张宗文和杨潇那样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

    是个人才,但还需历练历练。

    外务司不是归礼部管辖嘛,就让这小子去外务司跟着唐仪混几年。

    直到前不久,因为张宗文致仕,昭武帝才把胡军席叫入宫中又进行了一次询问。

    这一次,胡军席的答案明显比三年前要成熟了很多,也能看到各列强隐藏起来的一些龌龊。

    昭武帝大手一挥,让王秉林内阁,把胡军席的名字加入了推荐名单。

    虽然皇帝认定礼部尚书接班人就是他,但程序还是要走的。

    这是规则,皇帝必须带头遵守,以后才会让规则一词深入人心。

    帝国第一次内阁换届选举圆满落幕。

    而新内阁上任的首要事物,就是组织一次外事访问。

    由户部尚书高卢植牵头,然后工部、礼部还有一些民间企业,共计368人的代表团在京津港登上了“伯靡号”重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