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中央之国 > 第173章 悲催的卡伦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在菲律宾陷入治安战,朝鲜第一批雇从军到达之时,德康七年1897年2月7日,位于印缅边境的英帕尔,英军终于集结完毕。

    31万英军中,4万本土军团,27万殖民地军团,总指挥卡伦纳爵士开始组织进攻。

    布坎以北的蒙有瓦城已经被明秦放弃,卡伦纳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里。

    2月14日,英军对布坎、实皆、耶南达全面发起进攻。

    布坎前线,早已准备就绪的明秦军队给了英军一个迎头痛击。

    防守布坎的是第4军团一个卫,总计2万余人,而进攻的英军4万人被死死挡在防线以外。

    此时的帝国军队,已经完全掌握了堑壕战的精髓,延绵不绝的堑壕,配合着铁丝网让进攻的英军部队头破血流。

    堑壕外的开阔地,到处都是弹坑和英军尸体,2月16日,经过两天的进攻,英军4万人战死8600余人,受伤1万2千余人。

    可以说,进攻布坎方向的英军,已经报销了一半。

    卡伦纳的策略,是集中力量攻击中线的实皆。因为实皆后面就是缅甸宣抚司制所阿瓦,

    在他的计划里,英军一旦攻破实皆,就能迅速夺取阿瓦,大军之后向西运动,配合攻击布坎的英军,一举拿下布坎。

    想法是好的,明秦帝国布置的防线,西起布坎,中间是实皆,从这里拐个弯向北是耶难达。

    帝国的防线完全是按着河流走势布置,如果实皆被英军夺取,卡伦纳就能向西、向北沿着河流一举击溃明秦防线。

    可惜,勇烈王和忠义公都不是傻子,防线核心实皆怎么可能没有重兵把守?帝国第2军6万人就在此地

    作为阿瓦的北部屏障,实皆被帝国管制后,一直都是军事要塞的发展模式,从兴武帝时期的砖石城墙配合护城河,到如今的水泥要塞,整个实皆城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卡伦纳爵士出生于1859年,并没有经历过那场残酷的七年之战,加之参加过战争的英国人逐渐去世,现在的英国人已经忘记了帝国的战斗力。

    卡伦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缅甸宣抚司的帝国部队有34万,他集结了31万就,不过最佳射距在600~500m范围。

    一时间,防守面的机枪堡垒全面开火,连接堡垒之间的交通壕内也时不时传来步枪开火的声音。

    一些射击技术有天赋的帝国士兵,距离500m的时候就纷纷开枪。大风小说

    阿三遭到钢铁暴雨般的打击,然后就没了,幸存的阿三们转身就跑,军官拦都拦不住,一些士兵嫌跑的慢,还把手里的武器丢弃在路上。

    英军的第n次例行进攻结束,后方一处观察哨点,卡伦纳带着一众军官正在观察实皆要塞的防御。

    “将军阁下,进攻失败了。”

    一旁的前线指挥官脸色淡定的说道,这几天的进攻都是以失败告终,前线指挥官已经习以为常。

    至于阵亡的进攻士兵,指挥官才懒得管呢,印度殖民地人口众多,死一批就招一批,英国姥爷们不心疼。

    缩回观察哨的卡伦纳则是面色难看。

    作为一名贵族,卡伦纳通过各种博弈好不容易才拿到了总指挥的位置,踌躇满志的他,还想在战争中有所作为,为以后回到国内从政攥取政治加分。

    当时的指挥官竞争,年纪大点有资格的贵族或者将军们都缩在一边没吭声,就他卡伦纳和一众小年轻跳的欢。

    当时他还纳闷,怎么这些平时眼高于顶的老贵族和老将们不入场博弈一下?这个镀金的机会可不多见。

    他还以为是为了锻炼年轻一辈的英国贵族,所以那些人才没有吭声。

    如今的卡伦纳后知后觉,那群老狐狸哪里是为了培养人才谦让,妥妥就是人精!

    那群老不死的,早就知道明秦帝国陆军的战斗力,眼见战争来临,他们还在发愁,怎么不被调往前线,

    这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贵族们跳出来争夺指挥官的位置,他们怎么可能出言提醒呢?

    巴不得小年轻坐上那个烫屁股的位置,所以老狐狸们才会一言不发,有几个还煽风点火,不断的鼓励小年轻们。

    这是被坑了!卡伦纳想起就任指挥官一职前,刚从英国本土出发时那些人送别的表情,当时兴奋的他只当是羡慕嫉妒恨,

    现在想想,那根本就是幸灾乐祸!悲催的卡伦纳被坑惨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