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中央之国 > 第98章 农业腾飞的基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咳~胡爱卿所述的困难,朕已经想到了应对之法!”

    “朝会后,朕会单独告诉你,现在继续介绍去年的发展成果。”

    德康皇帝也自知失态,有些尴尬的说道。

    胡景几人听到皇帝的话,拱拱手表示没了,也就自觉坐下,

    户部尚书高卢植起身介绍道:

    “禀陛下,截止德康四年底,户部税收212.8亿银元!”

    “帝国财政收入增速翻了一番,”

    “主要是新纳入的北方行省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税收。”

    “但是,去年的财政支出高达187亿银元,户部也没有多少盈余了。”

    说到这里,高卢植的脸色有些苦闷。

    税收增长,他户部尚书是最开心的,但是去年,为了建设帝国北方,支出同样巨大,

    还有,为了配合德康皇帝的造舰计划,收编原有总督手下的军队!

    德康皇帝都把他的小金库掏空了,更不用说户部了。

    结余的资金,还要保证今年的朝廷运转,除去杂七杂八的东西,户部的库房快要跑老鼠了......

    “高尚书不用郁闷,投资北方行省是必须做的事!”

    “而且,一旦北方规划建设完毕,高尚书还怕没有税收吗?”

    “到时候,只怕你高卢植每天坐在库房不吃不喝的数银元,一年都数不完!”

    德康皇帝出言安慰高卢植。

    有投资就有收获,一旦北方行省跟上朝廷的规划布局,明秦帝国的经济一定能够腾飞!

    高卢植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每天看着帝国各部门从户部这里划资金,理由还都是正当的,他也没办法拒绝,

    这账上的数字刚刚充盈,就不断的开始减少,高卢植看着心疼啊~

    甩开这些想法的高卢植转移话题说:

    “陛下!户部农业司的人来报,他们搞出了什么新型水稻,还有番薯、玉米等新型作物!”

    德康皇帝听到这里,有些兴奋了,急匆匆的问:

    “农业司的人呢?快出来好好介绍一番!”

    听到皇帝的召唤,下首一位长得像老农一样的人起身汇报:

    “禀陛下!微臣带领农业司研究院的人,在去年年中的时候,改良了帝国原有的水稻种子。”

    “经过去年下半年的实验种植,产量暴增!平均亩产高达800公斤左右,”

    “而且,新型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也大大提升!”

    农业司司正叫袁隆,因为长期工作在试验田中,整个人完全就是一个农民的样子,

    就算穿上了朝服,气质上也像一个农民。

    如今的帝国水稻亩产平均只有300斤左右,还是土地比较肥沃的水田,

    现在,新型水稻直接干到了800斤,虽然比不过原时空的亩产千斤,但是这只是第一代。

    之后,还有第二代,第三代!

    不等德康皇帝高兴,袁隆继续说道

    “而土豆、番薯、玉米等帝国常用作物,微臣也改良出了新型号,”

    “亩产分别是,玉米平均亩产1200斤、土豆平均亩产2000斤、番薯更是达到了6000斤左右!”又有多少呢?很大一部分百姓还处在底层状态。

    所以,追求高产高出肉量,才是王道!

    等帝国平均生活水平达到后世的那种情况,明秦人才有资格开始追求原生态......

    “哈哈哈!赏!重赏!”

    “农业司司正袁隆封子爵,世袭罔替!其余农业司的人,按功劳赏赐男爵爵位和相应的财物!”

    “就由袁司正拟定功劳名单。”

    周永琪大声打断了窃窃私语的众臣。

    袁隆听到皇帝的封赏,马上开口谢恩!

    众臣也不觉得皇帝的封赏有什么不妥,明秦帝国虽然是一个工业国,但骨子里的种田基因已经根治在每一个明秦人的身体里。

    农业司这么给力,皇帝大赏一点都不过分。

    “袁爱卿啊,朕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以后老百姓能不能吃饱,吃好就靠你们了!”

    “如果农业司的人能搞出亩产万斤、甚至十万斤的农作物,朕在这里给你一个承诺。”

    “封侯享太庙!接受皇室供奉,帝国不灭,香火不绝!”

    德康皇帝开始画大饼了,这也不算是大饼,如果袁隆他们真搞出亩产万斤的粮食作物,封侯一点都不过分,当然看是什么,

    像番薯这种原本产量就很高的作物,就算搞到了万斤,功劳也会打个折扣。

    但是,若是水稻这种可以作为主食,原本产量就不高的作物,真搞到了万斤,别说享太庙了!那民间封个神都不过分......

    “高卢植,你要全力配合农业司的研究工作!”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还要配合推广新型作物的种植工作。”

    “总之一句话,帝国百姓能不能吃饱,就看你们的了,这是功在千秋的事!史书上一定会大书特书你们的名字!”

    听到皇帝的吩咐,众人都有些眼热!

    5000多年的历史,能在史书上留名的人何其少啊,如今袁隆和高卢植有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连着他们这些同时期的大臣,也有很大可能会趁着他们的东风,也被记载在史书上。

    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工部、礼部、吏部,就连毫无关系的兵部和刑部尚书都在琢磨着怎么插上一脚。

    兵部尚书阮成暗搓搓的想,是不是在推广种植的时候,他们兵部可以派部队配合啊

    对了,他们农业司的试验田可是重中之重,他可以提议皇帝陛下,让他们兵部派人保护啊。

    刑部尚书同样也是这个想法,其他的吏部、工部尚书也都在绞尽脑汁的想怎样合理的切入农业司的事。

    没一会,各部尚书都急哄哄的建议德康皇帝,他们要怎样出力配合农业司的人,

    就连内阁首辅杨潇也装模作样,一副牵头人的样子开始安排建议各部如何配合农业司。

    周永琪看着急吼吼的众人,心里也是好笑,不过这是好事。

    他们因为名留青史的诱惑,在配合农业司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有求必应、事半功倍!

    德康五年的首次大朝会,就在这样激动、兴奋的氛围下落下帷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