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502章 真心或假意?(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陛下到!’’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有些尖锐的声音于乾清宫暖阁外悠然响起,引得一众微微失神的朝臣们赶忙起身,并低头整理起身上的衣衫。

    ‘‘参见陛下。’’

    不多时,伴随着一阵清风,大明天子朱由检在司礼监秉笔的簇拥之下,大步进入了暖阁之中,而整齐划一的山呼声也是随之响起。

    ‘‘免礼平身。’’事情紧急,朱由检也省去了往日有些繁琐的礼节,直接将眼前的众臣唤起。

    ‘‘王本兵,’’及至几位朝臣缓缓落座,案牍后的天子便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兵部尚书,迫不及待的问道:‘‘兵部这边怎么说?’’

    兵部除了负责调动兵马之外,还会在‘‘军国大事’’中扮演幕僚的角色,发言权甚至还要比内阁的三位阁臣重上许多。

    ‘‘启禀陛下,’’迎着天子犀利的注视,面色有些凝重的兵部尚书缓缓起身,拱手说道:‘‘以宣大现有之兵力,纵使蒙古大汗兴兵来犯,也能保证城池不失。’’

    ‘‘但微臣只怕蒙古诸部一同来犯…’’

    迟疑片刻,眼睛通红的兵部尚书还是将心中的担忧托之于口。

    自从昨日晌午,宣大总兵的急奏进京之后,他便是将朝廷近些年关于蒙古鞑子的公文通通看了一遍。

    经过一天一夜的梳理,他终是对草原上这些蒙古部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随着了解的进一步深入,王在晋心中的担忧却是愈发浓郁。

    自从太祖于南京建国称帝,逼迫北元皇室北狩之后,本就一盘散沙的蒙古部落便是四分五裂,分散成了大大小小多个部落。

    并且随着势力的急剧下降,逃窜至草原之上的北元皇室还主动去了‘‘帝号’’,改称大汗。

    在过去的两百余年的时间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互相倾轧,但作为‘‘黄金家族’’后裔的蒙古大汗仍是拥有着超然的地位。

    故此,王在晋实在没有十足的把握,这蒙古大汗是否真的诚心与他们大明‘‘重修于好’’。

    亦或者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已然知晓了建州女真不日便会向他们大金兴兵,故此‘‘趁火打劫’’?

    ‘‘林丹汗想要什么?!’’

    闻声,案牍后的年轻天子轻轻颔首,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不置可否的追问道。

    历史上的林丹汗虽然因为女真建奴势大,不得不逃窜至青海草原,并落了一个客死他乡的下场,但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酒囊饭袋。

    相反,直至林丹汗病亡,其长子献上传国玉玺,并向女真投降之后,皇太极方才正式改了国号,并登基称帝。

    可以说,林丹汗在这世上存在一日,便在蒙古人心中享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而这种影响力,足以左右剑拔弩张的辽东局势。

    ‘‘回陛下,’’赶在兵部尚书之前,内阁首辅李国谱起身应道:‘‘察哈尔部请求于宣府及大同镇开放互市,并恢复天启年间的岁赏。’’

    万历末年,女真老酋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之后,幽居深宫多年的万历皇帝迅速做出了回应,不但抽调九边精锐赶赴辽镇,更是对蒙古部落开出了对应的‘‘岁赏’’。

    凡是帮助朝廷对抗建州女真的蒙古部落,每年都能从朝廷这边领到一笔银子,其中尤以\"蒙古大汗\"统率的察哈尔部能够领到的赏银最多。

    但随着林丹汗于\"广宁之战\"中按兵不动,坐视广宁城陷落,震怒的天启皇帝便是中断了对于察哈尔部的岁赏,并关闭了全部的\"互市\"场所。

    此后数年,察哈尔部及内喀尔喀部也曾派遣使者出使明廷,请求恢复岁赏,但始终没有得到天启皇帝的允准。

    \"告诉杨肇基,岁赏可以恢复。\"

    \"但互市一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至少要等到朕打完这一仗再说。\"

    没用多长时间,案牍后的朱由检便是做出了决断,其清冷的声音也是在暖阁中悠悠响起,使得阁中的气氛为之一变,众人的反应也是不一而足。

    坦率来说,所谓的\"岁赏\"一年不过数千两银子,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两万两,对于朝廷来说没有半点负担,只怕京中的豪绅富商,甚至朝野中的官员们,都能有不少人掏出这笔银子来。

    但这\"岁赏\"的性质着实有些特殊,从设立之初,便是纷争不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更是拿\"岁赏\"与宋朝的\"岁贡\"相提并论。

    但是碍于天子在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以及日益逼人的气势,暖阁中的朝臣们一时间竟是沉默不语,不敢就恢复\"岁赏\"一事提出异议。

    \"秦总督,\"未等暖阁中众人有所反应,案牍后的天子便是径自将目光投向角落处的京营总督,秦良玉。

    \"臣在。\"闻声,始终沉默不语的秦良玉便是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缓缓行至暖阁中央,并朝着案牍后的天子见礼,其身上的甲胄碰撞发出的叮铃声也是让人精神一震。

    因为知晓自身的身份有些特殊,自从接任了\"京营总督\"一职之后,秦良玉便是甲不离身,刀不离手,脸上也常年没有笑意,免得被军中的\"大老粗\"看贬。

    \"吩咐下去,朕明日要前往京营观武。\"

    出乎在场的所有人预料,案牍后的天子竟是绕过了当下最为敏感的\"岁赏\"问题,如同心血来潮一般,提出明日要去京营观武。

    \"遵旨。\"虽然心中对于天子的举动有些不解,但京营总督秦良玉却是没有半点迟疑的躬身应是。

    所谓\"京营\",本就是天子亲军,始终以天子的意志为核心,令行禁止。

    ...

    因为今日最为关键的\"问题\"已是在天子的乾纲独断之下,得以顺利解决,暖阁中的朝臣们并非继续逗留,皆是在内阁首辅的带领下,依次起身告退。

    而天子也按照过去一年来的惯例,亲自送出乾清宫外,并由司礼监秉笔将衮衮诸公们送出皇城之外。

    宣武外门,各位朝臣的家丁下人们早已等候多时,见到自家老爷出宫,赶忙赶着马车上前,准备搀扶自家老爷钻进马车之中。

    作为百官之首,内阁首辅李国普自是理所当然的拥有最先乘车的资格,但就在其即将在同僚的注视中,钻入马车之前,心中却是一动,并鬼使神差的朝着京营总督秦良玉远去的方向望去。

    因为京营驻地远在北京城外,往来多有不便,故而京营总督每逢进宫面圣,皆是乘马而来,乘马而归,今日也不例外,此时留给李国普的只是一道背影,及其身旁同样纵马而驰的数十名亲兵。

    \"京营...\"

    恍惚之间,内阁首辅便是低喃一声,随后便下意识的朝着兵部尚书王在晋所在的方向望去,二人就像是心有灵犀一般,眼神彼此交汇。

    \"果然如此...\"又是一声轻笑过后,李国普便是掀开了马车的帘门并钻入其中。

    看来,天子的内心并没有看上去那般平静,也打算将自己的\"杀手锏\"派出去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