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67章 剑拔弩张(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月二十三。

    热闹的\"元宵节\"已过,但京师喧嚣的气氛非但没有就此冷却,反倒是呈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几日之前,赶在\"元宵节\"前后,一道骇人听闻的消息以星落燎原的速度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

    礼部侍郎徐光启及吏部尚书周嘉谟弹劾宗室不法,欲重修嘉靖年间的\"宗室条例\"。

    此事一出,外朝那些本是\"偃旗息鼓\"多时的御史言官们就像是嗅到了腥味的猫一般,再度蠢蠢欲动起来,心中很是振奋。

    虽然自成祖\"靖难\"之后,朝中的文官便与分封在各地的宗室藩王们互为\"竞争对手\",彼此攻讦,时常打压。

    但谁能料到,紫禁城中的年轻天子竟是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先是\"驱逐\"了众正盈朝的东林党,而后又隐隐约约表现出想要打压\"衍圣公\"府的态度,如今更是将大明宗室也给得罪了。

    不过是半日的功夫,市井中关于天子\"崇信贰臣\",\"性情凉薄\",\"刻薄寡恩\"等流言蜚语便于京中出现。

    一时间,天子仿佛成为了众矢之的,千夫所指。

    但不管怎么说,天子终究是大明之主,朝中的御史言官们除了言辞愈发激烈之外,却也不敢有太多实际性的动作。

    但\"仗义执言\"的礼部侍郎徐光启及吏部尚书周嘉谟二人却是没有那般幸运,就连朝中的几位阁臣也是受了无妄之灾。

    就好像是有人在背后撑腰一般,于京中如散沙一般的宗室竟是不约而同的联合起来,围住了徐光启及周嘉谟的府邸,各种恶毒的谩骂声不堪如何,每逢情绪激动时,还有宗室朝着府邸之中投掷乱石。

    对于这些\"天潢贵胄\",闻讯赶来的五城兵马司差役也不敢加以阻拦,只是手足无措的站在街道两边,不知如何是好。

    被逼无奈之下,礼部侍郎徐光启及吏部尚书周嘉谟两位国家肱骨已是称病不出多日。

    但京中的宗室却并没有善罢甘休,就此收手,他们堵在几位阁臣进宫面圣的必经之路上,要求几位阁臣即刻上书天子,召开\"廷议\",将朝中离间皇室亲情的\"奸臣\"即刻论罪下狱。

    ...

    京师的气氛愈发诡谲。

    不过是几日的功夫,各地宗室藩王\"请罪\"的折子纷纷递到了朱由检的案牍之上,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与半月之前的\"请安\"所不同,这些宗室藩王们于奏本中的态度已是有了明显的转变,字里行间的\"威胁\"也是愈发明显。

    除此之外,各地官府上奏宗室围困署衙的奏本也是越来越多,就好像说好了一般,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官府的日常政府。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宗室藩王近乎于威胁的嚣张行径终于引起了些许\"正直\"官员以及在京勋贵的不满。

    渐渐的,朝中也多了些许不同的声音,同时还有诸如陕西巡抚,四川巡抚,贵州巡抚等地方总督弹劾宗室藩王的折子入京,使得朝中看似一边倒的局势逐渐有了些许起色。

    与此同时,以英国公张维贤为首的几名勋贵还随便寻了个罪名,各自将府中的几名子弟主动送到了顺天府,声称\"家门不幸\",交由官府发落。

    可以说,整个京师都因为这\"宗室事\"被闹得纷纷扰扰,寻常府衙的差役也无心办差,每日私下里讨论最多的便是这些\"国事\"。

    毕竟礼部侍郎徐光启及吏部尚书周嘉谟所主张的便是,宗室之间没有\"家事\",一切都以\"国事\"论处。

    ...

    ...

    乾清宫暖阁当中,大明天子朱由检面色冷凝,默默的立于半开的窗柩旁,盯着不远处树梢上的皑皑白雪,迟迟不发一语。

    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些宗室藩王对于\"削藩\"的敏感程度,前后不过十天的功夫,自全国各地而来的奏本便是堆成了小山,一些自诩能够与皇室说上话的\"宗亲\"更是每日于皇城外聚集,等候着入宫陛见。

    在这些\"宗亲\"的前仆后继之下,就连朝中斗志昂扬的御史言官们都是安静了不少,静静等待着局势的发展,不再像之前那般鹤立鸡群。

    估计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然惹了众怒,面对着群情激奋的宗室藩王们,很快便会做出退步,甚至下发\"罪己诏\"。

    毕竟,这些宗室藩王打出的幌子,可是\"朝中有奸臣作祟,离间天家感情\",而这些宗室藩王们又恰恰都是太祖高皇帝子孙,身上流着朱家人的血。

    从法理上来说,可是具备承袭皇位的必要因素,尽管这些宗室藩王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是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并不影响各地宗室藩王的热情,甚至明目张胆的同仇敌忾起来,丝毫没有将太祖于皇明祖训中规定的,禁止各地藩王私下联系的规定放在眼中。

    这其中,最为炙手可热的藩王莫过于就藩于河南洛阳的\"福王\"朱常洵。

    作为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皇子及国本之争的\"男主角\",朱常洵本就曾经无限接近皇位,也是与朱由检关系最为亲近之人。

    只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万历皇帝终究还是没能让朱常洵继承皇位,而是在诸多势力的掣肘下,立自己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接任皇位。

    只可惜好景不长,朱常洛继位不足一月的时间,便因为疑点重重的\"红丸案\"撒手人寰,遗诏尤其皇长子朱由校为祀皇帝。

    因为朱由校无子的缘故,一年以前,朱由检又从自己的皇兄手中接过了皇位。

    但好巧不巧,迄今为止,朱由检的膝下也没有子嗣...

    若是自己出了些许意外,这大明万千宗室中,最有资格承袭皇位的便是...

    一念至此,朱由检的心中便是一紧,眼神中也是涌现了些许杀气,不由分说的朝着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吩咐道:\"给朕看紧福王府..\"

    尽管依着情报来看,自己那位胖胖的皇叔自从迎回了其母妃之后,便是老实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般为所欲为,近些时日也没有随波逐流,一直保持沉默。

    但在\"大明皇位\"这个巨大诱惑之下,自己的皇叔真的能够视若无睹吗?朱由检实在不敢去赌。

    及至司礼监秉笔即将走出暖阁之前,大明天子朱由检毫无感情的声音又在其耳畔旁响起:\"告诉黄得功,再将宫中侍卫梳理一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