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72章 当头一棒(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多说无益,孙兄还是尽早拿个主意吧。\"

    良久,上首的曹于汴幽幽一叹,朝着身旁一脸愤懑之色的中年人说道,眼神有些迷茫。

    大理寺掌管诏狱,与刑部及督查院并称为\"三法司\",因为眼下刑部尚书一职空缺的缘故,他这位大理寺卿于朝野中的地位很是特殊。

    天子突然出手,对于他这位游离于\"东林\"和\"帝党\"之间的九卿来说,实在是祸福难料。

    为今之计,摆在自己眼前有两条路,要么与\"蠢蠢欲动\"的东林君子们达成共识,为他们在京中摇旗呐喊;要么彻底与东林党划清界限,并在恰当的时候,向天子请辞。

    如此,说不定紫禁城中的天子还能念在他往日为国操劳的份上,给予他应有的体面。

    \"李国普依附阉党,谄媚君上,贪婪权柄,实为我辈之耻。\"

    \"不若安排京中义愤填膺的士子们闹一闹...\"

    闻言,被称为\"孙兄\"的中年人先是咬牙切齿的咆哮了一番,随即方才在曹于汴有些惊恐的眼神中,若有所思的说道。

    他叫孙慎行,乃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曾官拜礼部尚书,乃是名副其实的\"国之肱骨\"。

    天启年间,因为\"红丸案\"的缘故,孙慎行被迫辞官还乡,并讲学于东林书院。

    但好景不长,曾经于朝堂上挥斥方遒,大肆排除异己,甚至对其赶尽杀绝的孙慎行便是尝到了苦果。

    天启六年,九千岁魏忠贤当权之后,主持编撰\"三朝要典\",并为之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翻案,将孙慎行列为了\"罪魁祸首\"。

    天启七年七月,苟延残喘的天启皇帝于病中下旨,勒令将孙慎行遣戍宁夏。

    正当孙慎行灰心丧气,打点行装,准备前往宁夏的时候,大明朝风云突变,紫禁城中的天启皇帝药石难医,撒手人寰。

    闻听此事的孙慎行欣喜若狂,一门心思想着新帝继位之后会革故鼎新,肃清朝野。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于浅邸中对他们这些东林君子颇有好感的信王朱由检继位之后,并未如愿的将\"九千岁\"魏忠贤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虽是将吏部尚书周应秋及兵部尚书崔呈秀刺死,但却留了魏忠贤一命,并且对于一门心思想要众正盈朝的东林君子们也是不闻不问,反倒是接连起复了多位前朝的失意老臣,而后更是将\"东林魁首\"钱龙锡排挤出京,毫不掩饰对东林党的厌恶之情。

    种种因素累加之上,孙慎行对于紫禁城中的那位天子着实谈不上敬畏,故而话语间充斥着浓浓的讥讽和怨恨。

    \"不可..\"

    闻言,不待上首的曹于汴有所反应,另一测的中年人便是连忙摆了摆手,脸上涌现了一抹急切之色。

    按照常理来说,刑部尚书空悬,纵然有士子\"涉事\",也当交由大理寺亦或者督查院审理。

    而大理寺卿曹于汴就坐在身旁,督查院御史也与他们东林交好,自有回旋的空间。

    但此前\"首善书院\"一事却是给他们这些东林君子敲响了警钟,京中的天子可不是\"循规蹈矩\"的主。

    别忘了,锦衣卫下辖的北镇抚司,也有审案查案的权利。

    一个弄不好,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令\"东林\"的颜面扫地,甚至在众多士子心中失去至高无上的地位。

    说来说去,他们东林党之所以能够在大明的官场享有莫大的影响力乃至于被人推崇,不就是靠着这些士子的支持吗。

    \"这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

    心烦意乱之下,孙慎行竟是将矛头对准了对面的同僚,言语中满是不耐。

    这个侯恂,因为曾经巡按贵州,于\"奢安之乱\"中立有赫赫战功,故而得到了不少东林大佬的赏识。

    尤其是在叶向高,赵南星等一批东林骨干先后离世之后,侯恂便隐隐成为了在京官员心中的\"东林魁首\",比前段时间大张旗鼓进京的钱龙锡还要重要几分。

    \"眼下局势变幻莫测,我东林众人当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韩阁老那边,倒是可以先行联系一番。\"

    \"南边也要略微用些手段,至少要让天子感受到压力...\"

    深吸了一口气,曾经官职督查院敛度御史的侯恂便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其沉稳自若的样子令心烦意乱的孙慎行都是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眼中逐渐恢复了些许光彩。

    倒是他有些着急了,觉得紫禁城中的天子会如同先帝刚继位的那段时间一样,对他们东林言听计从。

    既如此,便免不得让京中的天子吃些苦头了,如此才能让那位踌躇满志的天子意识到他们东林的力量。

    \"既如此,我便飞书传信,报予稚文兄知晓..\"

    见得身前二人已是拿定了主意,原本态度颇为耐人寻味的大理寺卿曹于汴便是缓缓说道,同时一双如深海一样深邃的眸子,不由自主的扫视了身前侃侃而谈的侯恂几眼。

    官位做到他们这种程度,自是没有蠢人,这个侯恂明着是在分析东林党如今所面临的局势,暗地里却是在向他展示东林党所拥有的势力,生怕他不知晓,如今的东林党已然与南京城中那些世袭罔替的勋贵们达成了同盟。

    \"既如此,便有劳曹兄了。\"

    听得此话,孙慎行及侯恂先是不由自主的对视了一眼,眼眸中涌现了一抹喜色,随后便是不约而同的拱手说道。

    虽说他们东林在民间乃至于朝堂中仍拥有莫大的影响力,但说来说去,仍缺少一位\"六部九卿\"于朝野间摇旗呐喊。

    面前这曹于汴作为大理寺卿,本就与他们东林党交好,自是在合适不过的人选。

    又是寒暄了片刻,心满意足的孙慎行及侯恂二人便是起身告辞,由曹于汴亲自送出府外。

    及至二人称作的马车完全消失于视线之后,大理寺卿曹于汴才将目光缓缓收回,同时下意识的投向紫禁城,口中念念有词。

    \"东林来势汹汹,陛下莫怪..\"

    \"臣实在是不想落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