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64章 大杀器(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何时可以量产?\"

    幽静的山谷之中,大明天子朱由检略作期待的声音于毕懋康等人的耳畔旁响起,没有多少时间了。

    如若历史的车轮没有完全偏移,用不了半年的时间,女真大汗皇太极便会率领其麾下铁骑抵达京师脚下,使得双方原本还算旗鼓相当的\"战局\"瞬间扭转。

    此役过后,皇太极便会彻底奠定其女真大汗的位置,女真国内所有质疑的声音也会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毕竟昔日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他们大金也不过于辽东逞凶罢了,依旧拿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毫无办法,而皇太极却是领着他们打到了北京城下,将明廷外强中干的真实面目完全展示在世人面前。

    闻听天子发问,毕懋康,孙元化及汤若望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对于这\"工期\"问题,他们几人私下里也曾讨论过,倒不至于毫无准备,但此刻心中仍是有些忐忑,毕竟所需要的时间,还是有些长了。

    \"回禀陛下,\"迟疑片刻,终是由工部侍郎毕懋康上前一步,迎着天子期待的眼神,硬着头皮拱手说道:\"虽然已是有了范本,但若要量产,估摸着还要三四个月的功夫..\"

    言罢,毕懋康便是低下了头,不敢与天子的眼神对视,毕竟早在年关的时候,天子便着手修建军器局,并且对他委以重任,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他们仍用了足足大半年的功夫,才研制出这\"红夷大炮\",效率着实有些低下了。

    而且若是想要量产的话,还需要费上三四个月的功夫,莫说身前的皇帝,就连毕懋康自己也觉得着实有些\"尸餐素位\"了。

    \"唔..\"

    闻言,朱由检的脸色倒没有太大的变化,唯有眼中的兴奋之色稍稍暗淡了些许,开始慢慢合计起来。

    得益于\"上帝视角\",他已是将历史上闹得大明不胜其烦的\"奢安叛军\"及\"陕西民乱\"尽数解决,只剩下辽东蠢蠢欲动的建州女真这一个强敌。

    虽说因为气候恶劣,粮食减产等外在因素,贫瘠的陕西仍有爆发民乱的可能性,但此等隐患至少不会在今年爆发。

    眼下已是九月,就算这\"红夷大炮\"的量产还需要三四个月的功夫,想来也足以赶在女真鞑子兴兵之前,布置于蓟镇。

    毕竟相比较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蓟镇本就距离京师不远,就算这红夷大炮笨重,行动迟缓,有个十天半月的功夫,也能运抵蓟镇了。

    \"再多招募些匠人,速度越快越好。\"

    \"但爱卿要谨记,千万注意质量。\"

    不多时,朱由检便是重新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一脸认真的朝着面前的毕懋康叮嘱道,他虽然不曾亲临前线,但在京营一众悍将的耳濡目染之下,却也知晓大明火器炸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时常炸膛,导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陛下放心!\"见朱由检完全没有怪罪的意思,毕懋康不由得有些诧异的抬起了头,一脸兴奋的躬身应是。

    \"嗯,对有功的匠人也要不吝赏赐,甚至允许其脱离匠籍贯。\"

    \"具体事务,待朕回京之后,朕会告知礼部,让他们尽快拿个章程出来。\"

    又是寒暄了片刻,朱由检猛然转换话题,在毕懋康等人惊喜的眼神中缓缓说道。

    大明承袭前元,一些相对\"落伍\"的制度也是顺承下来,例如这\"父死子继\"的匠人制度,便是严重阻碍大明众多工艺进步的因素之一。

    \"陛下圣明!\"

    彼此对视了一眼过后,工部侍郎毕懋康便是颇为急切的躬身应是,虽说这\"父死子继\"的制度导致了大明工匠最起码有一技傍身,不至于饿死,但其待遇却是不尽人意,不少匠人都是饱受其苦。

    随意摆了摆手,朱由检微微眯起眼睛,又是仔细瞧了瞧不远处的红夷大炮之后,便是迈开步伐,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

    见状,毕懋康等人连忙跟在身后,一众侍卫也是恋恋不舍的动身,但仍不时回首眺望,眼眸中的惊诧之色仍未完全消失。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神秘的红夷大炮,对他们这些\"内行人\"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

    ...

    许是亲眼瞧见了红夷大炮之威,导致心情愉悦,朱由检回去的步伐都轻快了不少,没多少功夫便是回到了山谷口,一众表情肃穆的锦衣卫及京营将士也是分列在官道两侧,数十匹战马也早已被牵至管道上。

    \"还是那句话,凡有立功者,不要吝惜赏赐。\"

    \"具体的章程,你们看着安排。\"

    \"毕卿,你是工部侍郎,自有临时决断之权...\"

    赶在翻身上马之前,朱由检突然伸手止住了身旁御马监提督的动作,转而颇有深意的盯着身前的工部侍郎说道。

    他虽然不懂这些工艺,但对于\"人心\"却是有所见地,尤其是继位一年以来,在诸多\"大风大浪\"的磨炼之下,他的心性愈发成熟了不少。

    就连在后世都流传着一句俏皮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遑论是在这个时代,匠户心中藏私再正常不过。

    人本自私,敝帚自珍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闻言,毕懋康心中便是一惊,眼中也涌现了些许骇色,他平日里与匠户同吃同住,自是知晓这些人的心理,但此时朱由检的话语,却是让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天子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不是他想象中的那般?

    \"朕曾听闻,太祖时期,曾有以干吏为官的先例,爱卿或可以此为凭借,对有功的匠人加饷晋级。\"

    就在毕懋康犹豫不决的时候,朱由检清冷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猛地在其耳畔旁炸响,令得陪同的司礼监秉笔,御马监提督等人都是勃然变色,呼吸急促。

    虽说前元的时候,由吏转官甚易,但到了大明朝,却是难如登天,仅有洪武年间,因为官员\"缺额\"严重的缘故,太祖曾提拔了一批\"吏员\"为官。

    自此之后,大明朝便再也没有吏员为官的事情发生,毕竟此举将直接影响到那些读书人的利益。

    \"仅限军器局..\"

    就在毕懋康瞠目结束,不知如何作答的时候,朱由检轻飘飘的声音再次响起,令得此间有些冷凝的气氛瞬间消融。

    这军器局虽然隶属于工部,但从重新选址到兴建,全是由天子内帑出的银子,就算外朝那些大臣对此有所不满,想来反应也不会过于剧烈。

    \"臣,领旨谢恩!\"

    不知过了多久,工部侍郎毕懋康终是反应了过来,一脸激动的躬身应是,他已然预料到,天子的这番言论将在工匠之中掀起多大的风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