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59章 野火烧不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陛下,女真鞑子真的会打来吗?\"

    望着尤世威的背影逐渐消失在眼帘之中,沉默不语多时的御马监提督曹化淳终是忍不住出声,颇有些惊恐的问道。

    身旁的天子虽然在浅邸时平平无奇,但自从继位以后,所展现出来的诸多手段却是令人叹服。

    虽然心中觉得女真人打到北京城下却是有些天方夜谭,但瞧天子如此重视,曹化淳心中也不由得嘀咕起来。

    倘若女真鞑子真的打到北京城下,姑且不论会对朝局造成多么恶劣的形象,万一北京城外的\"皇陵\"有所闪失,天子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颜面便会一扫而空。

    \"或许吧..\"

    闻言,案牍后的朱由检微微眯起了眼睛,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

    虽然依着\"后世\"的经验来看,将国内诸多势力整合完毕之后的女真大汗皇太极意识到短时间内无法突破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之后,便是选择了绕道蒙古,突袭京师,将主战场由辽东半岛转移到关内,但历史的马车早已偏离原先的方向,朱由检心中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但不管怎么说,多做些手段,终是有备无患。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回忆起刚刚与尤世威的奏对,嘴角也是勾勒出一抹弧线。

    尤世威的名讳在历史上或许不如\"明末三杰\"那般响亮,但其在大明即将轰然倒塌之时,仍没有丝毫动摇,试图为大明续命,但因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始终没有对其委以重任。

    待到李自成领兵强攻榆林的时候,兄弟二人被城中军民推举为首领,率兵抵抗李自成,但终因寡不敌众,与其同母胞弟败于李自成之手,最后兄弟二人双双自杀殉国。

    若是算上二人早在天启元年,便在\"辽沈之战\"中以身殉国的长兄尤世功,尤家兄弟三人皆是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乃是不折不扣的\"满门忠烈\"。

    有如此一位悍将坐镇居庸关与昌平镇,又能与卢象升的蓟镇遥相呼应,朱由检也是放心不少。

    沙沙沙..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亲自将尤世威送出宫外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去而复返,重新回到了暖阁之中。

    见状,朱由检便是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意有所指的说道:\"这两日,朝中可还热闹?\"

    王承恩作为朱由检的心腹大伴,身份显赫的同时,手中还握有\"东厂\"这个大杀器,就连骆思恭的锦衣卫也是名义上受他节制,可谓手眼通天。

    宫中宫外无论发生什么事,都瞒不过王承恩。

    \"陛下说的是,\"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汗水,身着红袍的司礼监秉笔便是躬身应是,补充道:\"已然有御史,开始弹劾首辅了..\"

    提及此事,王承恩的神色也是肃穆了不少,眼眸深处更是涌现出些许憎恶之色。

    李国普身为如今这大明朝的内阁首辅,身份可谓是贵不可言,寻常时候谁敢随意往其身上倒脏水。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朝蒸蒸日上,先后取得数次大捷,作为内阁首辅的李国普自然也是\"政绩斐然\",但朝中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们仍是不知死活的弹劾首辅,张罗的罪名居然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尸餐素位\"。

    王承恩知晓,这些御史言官们名义上是在弹劾内阁首辅,其根本目的却是向天子的权威发起新一轮的挑战,想要试探天子的态度。

    而这些御史言官们为何会有如此行径也非常容易想到,放眼整个大明朝,也唯有昔日\"众正盈朝\"的东林党才拥有如此影响力。

    或许之前的\"东林党\"还顾忌天子的种种手段,但自从\"陕西民乱\",与南京勋贵结成同盟之后,这些东林党的底气便是强了数倍不止,瞧这架势,好似完全不担心天子会继续\"清算\"他们。

    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入京辅政的野望。

    当然,这些御史言官们也不是毫无准备,市井中近些时日已是逐渐出现些许关于\"阉党余孽\"的声音。

    不管怎么说,昔日李国普入阁,的的确确是因为受了彼时\"九千岁\"魏忠贤的提拔,而且也跟魏忠贤同为直隶肃宁人。

    料想,再有几日,朝中那些御史言官们便会将\"阉党余孽\"这盆脏水泼到李国普的身上。

    更重要的是,身旁的天子对于朝中诡谲的局势始终不闻不问,也不表明态度,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那些御史言官的嚣张气焰。

    \"唔..\"轻轻点头,朱由检仍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又拿起了一封奏本,交由司礼监秉笔,吩咐道:\"这封奏本交予内阁,让他们好好议议吧..\"

    见状,王承恩心中便是咯噔一声,瞳孔也是微微收缩,他作为司礼监秉笔,通政司送过来的奏本都会经过他的手。

    如若他没有记错,天子递过来的这封奏本,乃是蓟辽总督刘诏所书,请求致仕的奏本。

    刘诏其人乃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可谓是\"官场新人\",但因为其为人嗜利无耻,于天启年间公然拜魏忠贤为\"义父\",继而在天启七年,代替阎鸣泰,成为新任的蓟辽总督,节制整个蓟镇的行政和军务大权。

    名义上,就连蓟镇总兵卢象升都是他的下属,需要听从他的调遣。

    但事实上,自朱由检继位之后,蓟辽总督刘诏便是惶惶不可终日,已是不止一次的上书请辞,但不知何故,当今天子始终对其奏本留中不发,使得朝中大臣甚至将这位近在迟尺的\"封疆大吏\"给忘在脑后。

    眼下局势如此诡谲,天子却将蓟辽总督刘诏推了出来,无疑会让本就紧张的朝局愈发混乱。

    \"陛下?\"迟疑再三,司礼监秉笔王承恩硬着头皮,向朱由检投去了一道有些不解的眼神。

    难道天子迫于南方勋贵施压的压力,选择对东林党妥协,对忠心耿耿的首辅下手,从而换取南方的稳定?

    \"去。\"

    缓缓抬头,迎着王承恩有些忐忑的眼神,案牍后的天子唇齿轻启,虽然声音仍是平淡如水,但却充斥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味道。

    没有理会躬身告退的司礼监秉笔,朱由检于案牍后起身,自顾自行至半开的窗柩旁,眼神有些迷离。

    倒是他小瞧了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这些人的顽强着实出乎他的预料。

    难怪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已是自缢而亡,女真铁骑来势汹汹,而南方的东林党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大打出手,互相攻讦。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来自己的心,还是不够狠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