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40章 捷报(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禀陛下,陕西巡按陈奇瑜有勇有谋,指挥若定,可为延绥巡抚。’’

    良久,次辅刘鸿训缓缓起身,沉稳坚毅的声音响彻在暖阁之中。

    这陈奇瑜本就是因为早年间于地方上政绩过人,才被掉回京师,入都察院为官,与陕西当地的官僚没有丝毫交际。

    虽说今次平定陕西民乱,绝大部分功绩都是陕西巡抚洪承畴及白杆军主帅黄得功,马祥麟等人运筹帷幄而造就的。

    但如若没有陈奇瑜坐镇西安筹措粮草以安民心,只怕陕西各府县的混乱局势还会再严峻几分,更别提其麾下的\"标营\"更是活捉了几条\"大鱼\"。

    如此种种,自京中而出的陈奇瑜自然是延绥巡抚的最佳人选。

    闻声,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的眼眸先是波动了两下,随后也是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有这两位阁臣表明态度,暖阁中的其余朝臣自是没有反对的意见,毕竟这陈奇瑜的功绩可是实打实的。

    \"准了。\"

    不多时,朱由检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响起,其眼眸深处也是涌现了一抹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

    这便是朝廷没有\"党争\"的缘故,若是放在前些年,只怕心思各异的朝臣们会为了这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吵得不可开交。

    毕竟那陈奇瑜既不是所谓的\"东林君子\",又不是权倾朝野的\"阉党\"门下,如此根基薄弱之人,岂能担任如此高位。

    有奖有罚,这才是治国之道。

    虽说自己此前对于陈奇瑜并不了解,仅仅是因为朝中朝臣举荐,并且也曾对其名讳有所耳闻,遂将其派往陕西,代天巡狩。

    但依着近些天其所作所为来看,在\"民生\"这一项上,陈奇瑜胜过昔日的陕西巡抚胡廷宴及延绥巡抚岳和声数倍不止。

    这才是他需要的\"能臣干吏\",这才是真正能够为大明尽职尽忠的肱股之臣。

    \"三边总督武之望的奏本已于昨日晌午抵京,声称其年老体衰,精力有限,请求回乡终老,不知众位卿家意下如何..\"

    哗!

    朱由检的声音虽然清冷,但在众臣听来,却无异于一道惊雷。

    弘治十年,因为西北战事吃紧,蒙古鞑子日渐猖獗,大明朝廷遂设立三边总督一职,统率陕西三镇军务,名义上可以节制整个陕西大地。

    同样,因为\"三边总督\"手中权柄过于显赫的缘故,此职位并不常设,唯有西北战事吃紧的时候,才会临时委任一名能臣干吏,代行\"三边总督\"一职。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草原上的蒙古鞑子,尤其是游牧在河套平原之上的右翼蒙古早已不负昔年的盛况,对大明边疆的维系与日俱减,但\"陕西民乱\"才刚刚结束不久,谁也不知晓日否会演变成何等局势。

    武之望虽然在任上\"庸庸碌碌\",任由陕西民乱发酵了一年之久,但大体上来看,却也勉强对得上\"合格\"二字,与军中也逐渐享有了一定威望。

    尤其是其临危决断,派遣赋闲在家的尤世禄及虎大威赶赴延安府平乱,顺利擒杀祸乱整个延安府的叛军头领王嘉胤及其麾下心腹。

    此等显赫的军功,足以掩盖其之前的些许瑕疵。

    如此关键的时刻,武之望却是打算\"急流勇退\",这对诡谲的陕西局势来说,焉知非福呐。

    \"陛下...\"

    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面色复杂的内阁首辅李国普便是起身,准备作答,只是还不待其做声,朱由检斩钉截铁的声音便是再度于乾清宫暖阁内炸响:\"朝中谁人可接替武之望!\"

    不容置疑!

    虽然大明天子仍是一副淡然的模样,声音也听不出息怒,但在场的朝臣分明听出了天子的言外之意。

    天子对于\"尸餐素位\"的武之望继位不满,已然不打算令其继续待在三边总督的位置上面了,此时讨论其\"回乡终老\"估摸着也是看在其麾下标营顺利擒杀叛军头领王嘉胤的份上。

    若非如此,只怕天子的态度会更加\"恶劣\"。

    \"陛下!\"

    正当乾清宫暖阁众臣面面相觑的时候,一道坚毅的声音猛然炸响。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得暖阁角落,一名瞧上去五十余岁,面容严峻的文官缓缓起身,迎着身旁众人惊疑不定的眼神,缓缓拱手说道:\"臣左都御史杨鹤,自请出京!\"

    杨鹤?

    见得此人出列,暖阁中顿时响起了一阵????的议论声,就连坐在首位的李国普等人脸上也是露出了意外的神色,好似没有想到此人竟会出头。

    但在少许的错愕过后,眼眸中的诧异又是随之隐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欣慰。

    神宗末年,因为辽镇战事吃紧的缘故,彼时尚为御史的杨鹤斗胆上书万历皇帝,请求其擢升熊廷弼,令其总管辽东军事。

    过后,杨鹤又先后举荐了袁应泰,薛国用等干臣,并上了一封详细的奏疏,阐述了辽镇战事吃紧的原因所在,被万历皇帝采纳。

    天启年间,九千岁魏忠贤当权,杨鹤因为曾经举荐过熊廷弼,袁应泰等人的缘故被迫辞官回乡,直至当今天子登基之后,才在李国普,刘鸿训等人的邀请下回京辅政。

    呼。

    深吸了一口气,案牍后的朱由检微微眯起了眼睛,对于耳畔旁响起的私语声不为所动,只是默默盯着不远处的文官,好似在思索着什么。

    在原本明末的历史上,杨鹤此人可谓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评价也是喜忧参半,有人认为其名不副实,尸餐素位,也有人认为其生不逢时。

    追究其原因,便是因为杨鹤认为陕西民乱的祸源在于陕西当地百姓民不聊生所致,所以不能将他们当做寻常的叛军看待,故而主张\"招抚\"为主。

    但若是从上帝视角来看,杨鹤的想法有些天真,他没有料到他碰上了一场世所罕见的\"小冰河时期\",陕西的天灾人祸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导致灾民无数,叛军降而又叛。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较朝中那些只会党争的朝臣,杨鹤其人的确具有几分才干。

    \"准了。\"

    不知过了多久,在一众惊呼声中,大明天子朱由检的声音再度响起。

    如今叛军头领王嘉胤已然伏诛,压在杨鹤身上的重担减轻了不少,其职责也当以安抚百姓为主,料想以他的才干,应当不是问题。

    也许是没有料到天子竟然如此\"草率\"的便同意了自己的请求,左都御史杨鹤也是错愕了半晌,才在身旁同僚的提醒下反应了过来。

    没有丝毫的迟疑,一个头磕在地上,惊喜中夹杂着颤抖的声音也是在乾清宫暖阁中响起:\"臣杨鹤,领旨谢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