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160章 东林又起(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月十三,晴。

    自从进了四月之后,沉寂了多时的大明便是一扫数月以来的阴霾,捷报接连而至。

    先是辽东毕自肃力保城池不失,取得了振奋人心的"锦州大捷",而后漠南草原又传来消息,不甘寂寞的蒙古人派人来见,请求互市。

    自女真老酋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之后,大明已是有多年未曾像眼下这般"举国同求

    除了民间百姓沉浸在朝廷的"盛世"中不能自拔之外,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宗室藩王也是主动上书庆贺。

    尤其是此前被天子废为"庶人"的前任代王朱鼎渭更是主动上书,请求进京面圣,并主动送上了不少礼物。

    就藩河南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兴许是终于"得偿所愿",竟然也是一改吝啬的本性,再度"捐献"了不少土地。

    在福王朱常洵的感染下,同样是就藩河南的周王府与潞王府亦是纷纷慷慨解囊。

    一时间,京师的茶楼酒肆均是人满为患,说书先生终日里都是唾沫横飞,受人追捧。

    有人愿意听辽东战事,有人愿意听这些宗室藩王的"风闻趣事",也有人愿意听朝野间的风吹草动...

    起初的时候,这些说书先生倒是也颇为提心吊胆,毕竟大明虽是风气开放,但终是涉及到了身份尊贵的宗室藩王,难免会有些犯忌讳,故而尽捡些好听的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说书先生发现并没有人来寻他们的麻烦,甚至五城兵马司的差役有时还会维持秩序便是彻底放下心来,谈论的内容也是愈发大胆,着实赚的盆满钵满。

    造成眼下如此"盛况"的原因除了大明一向风气开放,不以言论获罪之外,还有部分原因便是拖延了多时的辽东封赏终于广发天下。

    如众多百姓心中所预测的一样,本就信重武人的天子再开内帑,对于有功将士大肆封赏,对于阵亡的将是也是抚恤有加。

    至于百姓最为关心的辽东巡抚毕自肃倒是出人意料的并未继续封官,仅仅是留任,并于后续取得了"宁远大捷"。

    值此"举国欢庆"的时期,曾经力荐袁崇焕成为辽东巡抚的东林大佬悄然回京无疑在平淡如水的湖面上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一片涟漪,惹得不少朝臣都是私下议论纷纷。

    虽是知晓天子不喜"东林",但仍有少许朝臣在下值乔装打扮之后,主动前去拜见小】

    【说】

    毕竟在这崇祯朝,"东林党"虽然不似天启朝那般"众正盈朝",但仍应有莫大的影响力。

    一时间,本是兢兢业业的官员也是难免分心不少,皆是揣测着钱龙锡此时进京的用意所在。

    除却朝野官员想入非非之外,就连市井之间的百姓也是议论不止,他们久在京师生活,自是见多识广,对于朝中"风云变幻"再熟悉不过。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似这等前朝失意老臣重回京师在寻常不过,倒也没什么打紧,但这一次却是颇为不同,毕竟事关天下瞩目的"辽镇",实在是让人津津乐道。

    无独有偶,就在东林大佬钱龙锡入京的这些天,京师的大街小巷之中竟是又凭空多出了不少关于辽东将门世家"忠心为国"的声音。

    虽然字里行间丝毫没有提及紫禁城中的天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声称天子多疑,胡乱猜忌边镇领兵的将帅。

    自古以来,将帅不和便是大忌,遑论君臣相疑?

    在这些声音的影响下,竟是有少许风闻奏事的六道言官开始上书天子,请求天子"收回成命",将巡抚宁远的周永春召回京师..

    据一些"内幕人士"的消息,除却这些御史之外,就连一些致仕多年的老臣也是纷纷上书劝谏天子,甚至国子监以及一些书院的书生也是"义愤填膺"。

    这些人虽是没有一官半职,但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却是不小,如今同时发生,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群情激奋之下,市井中的百姓便是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紫禁城,也不知那位年幼的天子,会如何面对这般诡谲的局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