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 第482章 不怕将天捅个窟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罗一对杨国忠一连串地发问,其实也引发了不少朝臣得思考。

    假若河北真反了,该怎么去应对。

    思路其实都与杨国忠差不多,有反叛自然派兵去平叛好了。

    但是思来想去,突然发现真如罗一所说,根本没兵可派。

    一旦抽调了其他的边军后,大唐边地就会四处起烽烟。

    最为恐怖的是,北地三镇的精锐战兵达到了二十万之众。

    从其他边地抽兵需要时间,与叛军对阵还需要时间。

    而最后能不能打得过,又是一个问题。

    即便是一切都顺利,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

    若是不顺利,二年、三年、甚至是四五年都有可能。

    这样一来,大唐就彻底打废了。

    这样的结果,让人不寒而栗。

    大唐远没有之前看得那么风光。

    李隆基对罗一的说辞嗤之以鼻,认为这就是借机故意贬损杨国忠。

    他对安禄山这个胡儿可谓仁厚到了极致,该给的能给的已经全都给了。

    安禄山没有反叛的理由。

    另外一点就是罗一只故意说兵事,而不说民心。

    大唐的百姓哪一个不是对他李隆基倍感恩德,岂能与一个胡儿一同背叛于他。

    安禄山真敢反,只要他振臂一呼,大唐的儿郎便会争相请命上阵。

    李隆基有极大的自信,安禄山敢反,他就能瞬息将其剿灭。

    罗一也就唬一唬无兵事之能的杨国忠罢了。

    不过从这方面入手,倒确实是个推出改税制的好引子。

    这些年关中各家确实愈发过分了,他下的旨意全都当做了耳旁风。

    他给的,各家可以拿,他不给,谁敢伸手就该把手打断。

    这一次让罗一抛出改税制就是个提醒。

    若是各家再如此肆无忌惮,那就该拿不该拿的都吐出来吧。

    罗一说出有办法之后,见朝臣都不再搭耸个脑袋,将目光全都看了过来,开口沉声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只要民心还在,北地便翻不出什么浪花。

    但诸位觉得这些年百姓日子过得比之前好了吗?

    连永业田都没了,成了大族豪强的田佃,他们有心思还保大唐的江山社稷?

    尤其是河北的百姓,本就地处边地,赋税又沉重不堪。

    他们能对叛军不闻不问都是心系大唐了。

    因此,大唐的百姓必须要减免赋税,以固爱国之心。

    河北之地的百姓更是该一文不收!

    百姓一旦不与叛军同心,叛军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自然就反不起来。”

    一众朝臣对罗一给出的这个说辞,全都是一愣。

    这个答案不是没见地,实在是太没见地了。

    大唐能如此富庶,都是从税而来。

    罗一轻飘飘一句减免赋税,大唐拿什么来充国库,边军的军禄该从何而出。

    这纯粹就是在戏耍杨国忠,甚至是与杨国忠谋不出个应策没什么区别。

    杨国忠是志大才疏不是傻,罗一这番假大空的话怎么会听不出。

    先是心中松了一口气,随后脸上带着嘲讽道:“还以为大名鼎鼎的罗使君有什么法子。

    原来说得尽是些无用的空话,真是让人忍不住发笑。”

    捋了捋胡须,杨国忠大嘴一撇,质问罗一道:“谁又不想让百姓日子的好些,可赋税是你说能减免就减免的?

    你把税免了,大唐边地一年一千五百贯的花销从哪出?

    没有军禄谁又会为大唐卖命?

    只要半年不发俸,各地边军就会发出哗变。

    大唐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你才是那个祸国殃民之人!”

    杨国忠的心腹党羽,此时没了之前的惧怕,纷纷跟着附和起来。

    “杨相说得极是,你才是枉顾大唐江山安危地奸佞。”

    “仗着有些急智慧,真以为能对朝堂指指点点?

    大唐边军每年所耗财帛,可不是你家里那点花销能比的。”

    “可笑!真是可笑至极!如此儿戏之言,真亏你说得出口。

    更是愧对大唐青俊翘楚地名头,真是名不副实。”

    “真是井底之蛙,把大唐当做东亭那处不毛之地了?

    全国口众已达五千万之众,光是河北就占去了小半。

    赋税一文不收,你可知道是多大的数目?亏空出来的你填补上?

    以为你与民争利获取地家业,真能与一国相比?”

    “陛下,如此戏耍与侮辱一国之宰相,若是再不惩罚,朝堂的纲纪将荡然无存。

    此风万万不得助长,不然于大唐将是祸患无穷!”

    “对,必须重罚此子!”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李隆基眉头挑了挑。

    罗一是真能挑事,也是真不怕挑事,这张嘴也是真了得。

    这么一会惹得群臣两次要重罚于他,大唐立国百年,估摸这小子是独一份。

    不过这样也好,虽然有些小脾气,对自己倒是忠心。

    没他护着,今后这小子的日子怕是要难熬。

    想到这,李隆基从御座起身,并且走下了高台来到罗一身前,“年岁不大,气人的本事却不小。

    听见众卿都说什么了吧,你若是没什么可说的。

    朕可要治你不敬上官,悖逆朝纲与咆哮朝堂之罪。”

    殿内的一众朝臣听了差点一个趔趄摔倒。

    罗一到底是圣人的外剩子啊。

    要不要这样宠溺,要不要这样偏袒啊。

    这些全都是可大可小的罪名。

    就以圣人这样护着,罪名能大那都是见鬼了。

    杨国忠更是气得热血上涌,脑瓜子嗡嗡的。

    对他先打后侮辱,就这么个罪名?

    他这个大唐宰相,恐怕会成了千古的笑料,圣人到底是怎么了。

    虽说他确实爱才了些,可那份忠心却没半分假的。

    圣人到底为何要对他如此不公!

    罗一对李隆基假模假样的担当心中一阵呵呵。

    这是看马上就提正事了,先给奶了一下,省着被人喷死。

    不过李隆基已经开始演起来,不能不配合一下。

    “陛下,还是您有容人之量,知晓让臣把话说完。”扭头环指了一圈杨国忠极其党羽,罗一冷哼一声继续道:“他们除了会指责,就没旁的本事。”

    走到方才说出大唐口众之数的朝臣跟前,罗一上下打量了几眼,冷声道:“你说大唐口众达到了五千万指众。

    那我问问你,这五千万口众之中,普通百姓占了几成,他们的耕地又占了多少。

    百姓口众占了八成,所耕之地却占了不到三成!

    多出的五成百姓全都成了田佃或是逃户,可以说大唐一直在拼命从三成百姓与三成之地上收缴税赋税。

    可以说大唐七成的赋税无处可征!”

    铺垫做完,罗一毫不犹豫的转身对李隆基拱手一拜,“这个账,三岁孩童都能算得明白。

    臣恳请陛下修改税制!以家资与田产多寡来收取赋税!

    有些人不能躺在之前的功劳簿上,世世代代的吃下去!

    也恳请陛下减免河北百姓赋税,以示陛下的仁爱与恩德!”

    罗一的话音一落,殿内立刻沸腾了起来。

    所有人都没想到罗一的法子居然是修改税制!

    这确实是个法子,但他就不怕将天捅个窟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