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 第733章 李隆基入蜀后的安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月二十。

    只用了七天便从渭州赶到灵武的李亨,在入城登上城南楼后立刻即位为帝。

    遥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并且大赦天下,改元至德。

    天宝十五载,就此变为至德元载。

    对于裴冕与杜鸿渐,李亨也没有吝啬,一个授为书中侍郎,同平章事,一个授为中书舍人。

    简单的登基过后,李亨以皇帝的身份,立刻给河西副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下诏,各领兵兵七千增援灵武。

    并且又写了一封命令辽东军只需继续镇守北地,无需南下平叛的诏书。

    最后犹豫了一阵,还是咬牙派人去岐州寻找李隆基,告知继位之事。

    而此刻的李隆基已经过了剑门,正式进入了蜀地

    对于前去接驾的崔圆,经过十余日的观察,李隆基对其也越发的放心与喜欢。

    崔圆能让李隆基喜欢,其实只是为了稳妥,并没有直接率军前往岐州。

    而是将剑南滞停在汉中进献给朝堂的十万匹绸缎先给送了过去。

    一来是禁军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其次也是在与杨国忠做一个切割。

    但这十万匹绸缎,对于李隆基而言,却是帮了大忙。

    太子离开,以及忍饥挨饿的怨气,让禁军将士对李隆基越来越不满。

    不但有很多人打算离开,对李隆基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虽然没到了破口咒骂的地步,但语气上根本不拿李隆基当皇帝来看。

    就算是陈玄礼呵斥劝诫,也没半点用处。

    而崔圆恰巧派人将剑南的绸缎送了过来。

    李隆基为此正忐忑不安与后悔没从长安城的府库中带些财帛出来而无法安抚军心的时候,崔圆恰巧派人送来了绸缎。

    这让李隆基欣喜若狂,立刻将这些绸缎全都摆在了禁军将士面前。

    先是一通近些年年老糊涂,朝堂上所托非人,以致逆胡乱常等等推心置腹的认错说辞。

    随后又是一通将士们都是仓促之间跟随他出来。

    不但来不及和父母妻儿告别,一路上更艰难跋涉,非常辛苦等愧疚说辞。

    紧接着又边哭边以退为进,说接下来还是要去剑南。

    但道路艰险,且郡县狭小,恐怕沿途没法供养这么多人马。

    将这些绸缎全给分“崔卿再想想还有没有遗漏之处,若是没有就立刻将诏令传下去。”

    崔圆对李隆基的安排,心中连连叹息。

    说是让太子领全国之兵来平叛,可结果却让其他三王领了东、西、南三面的大权。

    完全就是要用三王来制衡太子。

    可见当初在马嵬驿传位给太子的话根本就不是真心。

    最需要的是,又增加了河北、山南东道、黔中、江南西道、江南东道、淮南等节度使。

    岭南经略使,也变成了岭南节度使。

    可以说全国上下全都设置了节度使。

    大唐落得如今地步,除了人祸之外,设立的节度使之职也是另外一大主因。

    三王虽然统领新立各方镇,但实际领兵的还是下边的将领。

    如果一直不能平复河北叛乱,恐怕其他各处也会生出事端。

    想到这,崔圆沉声道:“陛下,三王是亲赴,还是按惯例遥领。

    若还是遥领,臣觉得不妥。

    河北之事,已经看出方镇之害,不得不加以提防。”

    李隆基微微颔首,“崔卿所言有理,所设方镇不过是权宜之计。

    且三王都要亲自赴任,不必太过担忧。”

    见李隆基的口吻没法再劝说,崔圆沉默了一下,接着询问道:“平卢只有营州一地,且又紧邻辽东。

    单单把兵强马壮的辽东落下,是不是容易被人误解。”

    崔圆的询问,让李隆基陷入了沉默。

    在路上最艰难的时候,他短暂的想过若是不与罗一闹得那么僵,未必会是现在的局面。

    但这个想法便被李隆基从脑中甩了出去,并且对罗一更加怨恨起来。

    罗一身为臣子,有什么资格与他闹僵。

    如果不是罗一的听调不听宣,又做出那么多大逆不道之事,他又怎么会不敢调用辽东军。

    河北的叛乱,乃至洛阳失守,潼关失守,长安陷入围攻,李隆基认为有一半的原因都要归于罗一的身上小说

    不过眼下的情势,还不是与罗一彻底翻脸的时候,并且他又身处剑南安稳之地。

    李隆基沉默了一阵后,缓缓开口道:“辽东同样归太子所领。

    是否征调辽东军,由太子酌情处理。

    不过,朕的建议是辽东军继续北抗蕃敌,不让贼人趁机犯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