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 第607章 对高适这个历史大牛无奈的安排

第607章 对高适这个历史大牛无奈的安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高适出现在眼前,罗一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右厢与新军窝在井谷城不动,名义上是让大军歇息,实际上罗一是在等高适那一厢的到来。

    虽说右厢大部无损,又有新军在一旁辅助,在杨洪山的炮兵开路之下,拿下筑前与太宰府不是难事,并非一定要等高适前来。

    可高适那一厢先从熊州折腾到金城附近,紧接着又给折腾到?前。

    这一厢将精力全都浪费到路上,不管是设伏还是登陆作战全都没赶上。

    冒着最大的风险来回赶海路,结果什么功劳都没捞到,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即便是时间紧迫,罗一也必须要等高适这一厢人马过来,尽量做到对各军与各厢都公平一些。

    除了这些缘由,罗一也有意将高适安置在筑紫岛。

    现在已经进入初冬,没有收到河北那边传来的动静,已经非常幸运。

    但这也意味着河北已经变成了随时会炸的火药桶。

    他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耽搁在膏药国,必须要尽快赶回东亭。

    而想要放心的离开,就须尽快让膏药国这边安稳下来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将皇族为吴人之后这件事拿到明面上来,也只能是在法理上稍稍站住脚,

    于大和族的传统地盘,山阳与山阴两道的普通倭人有些效果。

    对于藤原氏与汉献帝的那支后人等一众大族来说,这种做法没什么用。

    品尝过权力意味的人,就算是丢掉性命,也不愿丢掉手中的权柄。

    藤原氏把阿倍内一众女子给推出来,意味着已经不在意这些人的死活。

    一定会选一处其他地方,再立一个皇族傀儡出来。

    对以藤原氏为首的大族,除了打且要狠狠的打,没有其他的办法。

    但只靠安庆绪率领的一厢人马,守住近?子肫?隙?骷傅涝诼降厣系牧?得挥惺裁次侍狻

    想要向外输出,或是将土改给扩散出去多少有些吃力。

    毕竟投降的倭兵中,只有新军这一军经受住了考验。

    而且这一军之所以能死心塌地的跟着大唐,是这些人全都出身于近?住

    一来家中亲人全被握着。

    二来近?资腔首遄詈蟮淖粤舻兀?渌?笞迳?傅谋冉仙佟

    有小野鱼等一众带路党现身说法,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想要让檄文与法理发挥最大作用,必须有军事上的行动来配合。

    拿下筑紫岛全境后,必然要或是右厢或是新军回撤到近?住

    出兵一路向西横推,拿下大和族的传统地盘后与筑紫岛彻底连成一片,形成与藤原氏等大族东西对峙的局面。

    随后再将精力集中在南海道与东海道以及北陆道上。

    从西点头往东北的方向推,完成彻底平复膏药国全境的这个终极目标。

    但是筑紫岛全境拿下后,同样也需要驻军。

    在新城那边还有六万攻打新罗的倭军需要防备或是找机会处理掉。

    而打掉这六万倭军不说容易与否,单是撤走回到东部三道,紧接着就要面对另一个大麻烦。

    与新罗已经撕破脸,没有倭人的侵袭,新罗人绝对不会这样看光热闹。

    肯定会对镇东岛之事做出些什么报复性的举动。

    还会借着驱逐??人的机会,继续出兵平壤城。

    甚至是拿下平壤城都不满足,继续向西扩张。

    为了牵制住六万倭兵与新罗人,筑紫岛就必须要留有一支既精锐又十分可靠之军。

    以郑阳与马玉这次的表现,罗一自然更倾向于换人驻守筑紫岛。

    而唯一能换的人与军伍,就只有高适这一厢人马。

    高适刚一迈进屋内还没等见礼,就被罗一挥手打断,“不用那些虚礼,只需告诉我左厢在海上颠簸了几日,还有没有力气立刻行军作战。”

    高适从罗一派去传信的亲卫口中已经得知了近?子肴障蛘獗叩亩??

    虽说对右厢陷入险境很是着急,可却也十分艳羡,毕竟是有仗可打。

    更不要说左厢一战就将倭人的京都给攻克下来。

    最初的计划,功向倭人近?卓墒怯兴?庖幌岬姆荨

    结果阴差阳错的跑来跑去,最终跑了个寂寞出来。

    听闻罗一的问话,高适两眼立刻亮的跟两个灯泡一样,将腰身拔的挺直大声回道:“整日坐船可不敢言累。

    ?前停靠的海滩离这里又只有区区六十里,左厢若是走这点路都受不住。

    属下还不如回梁园躬耕取给,可没脸面再留在边军报国。”

    罗一并没急着将话说死,微微颔首后将筑紫岛的舆图铺在案几上。

    先将熊袭人与膏药国皇族的大瓜讲述了一遍,又将手指点在地图上将后续的计划详细的给做出讲解。

    随后罗一才抬起头看向高适,缓声询问道:“若是你这一厢留在此岛,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先仔细思虑思虑左厢是否能够做到我提的那些要求。

    你不要急着领命,或是立下军令状。”

    顿了顿,罗一坐回案几后,低垂眼眸道:“另外,我或许还会与你说一件事。”

    说罢,罗一将目光挪向了舆图。

    不过投过去的目光却没有聚焦,心思也同样没在舆图之上。

    沉默了半晌,罗一长叹了一声道:“你在都里镇应该知晓了朝堂上是如何待我的。

    我的应对或是接下来的选择,或许会被人所诟病。”

    将听调不听宣隐晦的表达了出来,罗一再次稍稍沉默了一下。

    给高适留出品出他话中意思的时间后,沉声继续道:“如果你选择留在此处,河北乱起来的最初你将赶不上回去平叛。

    不过这里完全安稳下来后,这一厢人马你可以带走。

    如果你选择这个时候离开,只能你自己走,不过想去哪里,我会给你举荐。”

    罗一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

    并且总是在他以为不会发生意外的时候发生意外。

    原本李泌与高适都能安稳的留在辽东军中,可李尚客的背刺,将结果给调了个个。

    这样一件比谋逆罪名小不到哪里的大事,瞒是瞒不住的。

    高适这人不光有诗情之才,对于政治上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与选择。

    与其等着人家独自悄然离开,还不如直接挑明,在离开前也能尽心且安心的做事。

    而许诺将左厢给出去,首先是出于对高适的敬重。

    而且领着一厢人马一同过去,高适到了那边也会被更加看重。

    其次也算是堵一堵朝堂想调动辽东兵马的嘴。

    已经把小一万的人马送过去了,就把嘴巴闭上,少再叽叽歪歪的。

    不过高适是他除了李泌外,遇到且真正有密切接触的第一个历史大牛。

    一路走着走着却要分道扬镳或是形同陌路,总归是一件十分让人伤感的事情。

    即便有理由说出这些,心中还是纠结了良久才说口,并且心情十分的低落。

    而听出弦外之意的高适,心情比罗一好不到哪去。

    之前通过李尚客与王玄志争吵的那次,他就隐隐感觉辽东要出问题。

    待得知长安飞鸽传来的旨意内容后,心中更笃定了这个判断。

    不过他却并未如李尚客的反应那般激烈,而是选择默不作声。

    只要罗一一天没走向那条路,就一天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个选择,不是高适是个官迷,舍不得一厢主将这个位置。

    而是在这件事上,到底谁对谁错他也有些迷茫。

    按大义,李姓是大唐正朔,他该义无反顾的选择倒向朝堂。

    可罗一的为人与所作所为又让他敬佩与理解。

    在他看来,罗一或许打得仗没人别的将领多,但却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名将。

    原因无他,罗一是大唐长胜之将中唯一一个拿下边军兵性命当命的将领。

    哥舒翰与高仙芝偌大的名头那是拿军兵性命堆出来的。

    石堡城一战,哥舒翰战死了多少大唐军兵。

    在怛罗斯与大食的战败,也是因为高仙芝的贪婪而引出的不义之战。

    而战死的又是那些普通出身的将士。

    除去战阵上的事,其他的方方面面,别的将领更是给罗一提靴都不配。

    这样一个于国有功,且所做之事又全都为国的人,硬生生被逼迫到了这种地步。

    高适觉得,总不能不敢怪圣人,就全都怪到罗一头上。

    他忠于大唐,但也能理解罗一的选择。

    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现实,两边又没有彻底撕破脸皮,那他就只能选择视而不见。

    而罗一突然间将话挑明,让高尚又是难过又是无比钦佩。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罗一这样仁义。

    而与这样的人不能一起共事,不能一起建功立业,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可事已至此,由不得他不做选择。

    沉默了半晌,高适竭力调整了心情,对罗一拱手隐晦道:“使君为真君子,跟随使君做事,乃高某一生之幸事。

    有次之令,某自不敢退缩畏难。

    某定当竭力一二年间,将此处彻底安稳下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