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二百九十五章:缘起缘灭,连环计满

第二百九十五章:缘起缘灭,连环计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月二十三日。

    晴空万里无云。

    一支十余人的骑兵小队腰别一杆藏青色旗帜。

    一路风驰电掣般地越过已然初见轮廓的新女祁城。

    浩浩荡荡地朝着坝上草原狂奔而去

    不多时。

    昔日里那座满是废墟。

    现如今正逐渐焕发勃勃生机的女祁城。

    彻彻底底地被众人甩于身后。

    在历经数次短暂休整过后。

    十余人的骑兵小队终在晚霞初现之际。

    顺利抵达位于新女祁城八十余里外的燕军大营。

    只不过此时的燕军大营仅仅只有少量伤兵留守。

    余者仍于燕军大营二三十余里外的一处山谷内进行着非人般的操练。

    不知不觉间。

    初现晚霞悄无声息地染红了西方半边天幕。

    与此同时。

    宁静的燕军大营外忽然传来隆隆马蹄之声。

    隐隐约约间好似连大地都在轻轻颤抖。

    不多时。

    一杆偌大的旗帜极其突兀地出现于地平线之上。

    不待他人看清那偌大旗帜上绘图桉。

    数不清的黑色身影忽然出现于偌大旗帜两侧。

    且正以一种看似缓慢,但实则飞快的速度不断地靠近略显空挡的燕军大营。

    随着数不清的黑色身影不断地靠近。

    燕军大营脚下的土地愈发地颤抖起来。

    紧随而来的马蹄声更是隐隐有着直冲云霄之势。

    一刻钟许。

    数不清的黑色身影如黑云压境般直抵燕军大营数百步外。

    “缓!”

    位于黑云最前方的一形似铁塔般的黑甲大汉忽然高高举起手中长鞭大声喝道。

    “辛校尉有令!缓!”

    “辛校尉有令!缓!”

    “辛校尉有令!缓!”

    辛思玄话音方落,其身旁亲卫、传令官等人当即大声重复道。

    与此同时。

    位于辛思玄数步外的偌大旗帜忽然极有节奏地左右摇晃着。

    十余息后。

    近五千人的骑兵队伍忽然如同风吹麦浪般层层减速。

    待距离燕军大营仅剩百余步距离时。

    近五千人的骑兵队伍彻底勒住跨下战马。

    整整齐齐地停于原地。

    无须细看。

    便可自近五千人的骑兵队伍中察觉到多种军阵的存在。

    骑兵队伍最前方。

    形似铁塔般的辛思玄默默打量一番此地距离大营的实际距离。

    随即默默驱马前行数步。

    数息后。

    辛思玄调转马头一言不发地环顾着整个骑兵队伍。

    足足过了半刻钟之久。

    辛思玄方才微微点了点头。

    见此。

    位列前方的燕军士卒无不大松一口气。

    自进入四月份以来。

    五千燕军士卒除日常操练、实战对抗操练,野外寻水、辨向、捕猎等操练外。

    再增数项操练。

    而新增操练中要求最为苛刻的便是‘长途奔袭而形不散’。

    此项新增操练亦为所有将士公认最为折磨人的操练。

    此项操练施行初期,燕军大营中近九成的将领皆被辛思玄叫至中军大帐。

    自领兵将领走出中军大帐的那一刻起。

    其麾下所率士卒的噩梦便已然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加练!加练!无休止的加练!

    若不是营中各式各样的草药时时供应。

    又有军医时刻监督着士卒身体状况。

    以及营地里随时供应且不限量的各式各样的肉食。

    士卒们恐怕早已于如此密集的操练、加练中彻底倒下。

    幸而。

    在历经二十余天无休止的加练过后。

    因战马体型、速度等细小差距。

    五千燕军士卒虽无法保证长途奔袭时,时刻与身旁袍泽保持同一战马步调。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

    但若仅仅只是要求令行禁止、保持阵型不散等要求的话。

    自然是丁点问题皆无。

    “入营!”

    “各部按部归位!”

    燕军大营正门前。

    辛思玄略作定神,随即大手一挥,沉声下令道。

    话音落罢。

    辛思玄再度调转马头,不徐不疾地朝着大营内行去。

    而在其身后。

    近五千名燕军士卒仍保持着紧密阵型,缓缓入内。

    行至营地内三四百步后。

    方才在各自将领旌旗指挥下有序地脱离大部队。

    径直地朝着所居营舍行去。

    直至计。

    即:朱、梵、董等家族择合适实际下场。

    以朱、梵、董等家族自身体量、影响力以及自身粮食储备

    朱、梵、董等家族一旦下场,顷刻间便可于燕地内掀起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

    朱、梵、董等家族截断燕地水路。

    王文廉所负责的新官道一事,亦会于此时悄无声息地拉开帷幕。

    到了这一步。

    任那群世家、商贾再如何定力极佳,恐也极难继续保持清醒。

    届时,摆在那群世家、商贾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选。

    一、忍痛随波逐流降价回血。

    二、走陆路打道回府。

    看似两条路可选。

    但事实上因水陆两路皆被断。

    兜兜转转后等待那群世家、商贾的只有忍痛随波逐流可走。

    辽东、辽西、涿郡三郡进退同盟之所以最终屈服于朱宗廷三人。

    其根本原因便在于此。

    当然,这其中还存在一笔交易。

    此交易即:朱、梵等家族吃下三郡进退同盟手中的粮食。

    只不过价格需随波逐流。

    而到了这一步。

    连环计第三计便算圆满结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自一众外来世家、商贾将主意打到燕地,并运粮入燕之后。

    一众外来世家、商贾便已然不自觉地陷入许奕连环计之中。

    其后所走的每一步,自一定程度上而言,其背后皆有许奕身影。

    甚至可以理解为一众外来世家、商贾自始至终皆被许奕牵着鼻子走。

    至于连环计中的最后一计。

    即:尽可能以最低的价格吃下最多的粮食。

    而吃下的粮食一部分用于粮食储备。

    一部分用以维持燕地百姓度过眼前之劫。

    另一部分则会于此事彻了后,走水路运往相邻缺粮郡县。

    如代郡、辽东、辽西、右北平、广阳等郡。

    或以正常市价出售。

    或与相邻郡县做交换。

    若是售卖。

    因辽地雪灾,燕地粮荒,代地水灾、百姓聚众造反等缘故。

    即使以当地正常售价出售,亦可赚的盆满钵满。

    而所换取的钱财,大部分将会用以军事储备。

    若是交换。

    交换对象自然非各郡县官府无疑。

    而交换之物自然便是燕地现如今最缺少的铁矿石以及成平铁块等物。

    届时燕地的整体实力无疑将会再登数个台阶。

    故而。

    无论自何种角度去看待问题。

    许奕都无疑自这场大灾中赚的盆满钵满,吃的满嘴流油。

    坝上草原,燕军大营中军大帐内。

    许奕放下手中最后一封文书,随即闭上双眼。

    与脑海中快速地复盘整个计划。

    近半刻钟后。

    许奕缓缓睁开双眼,眼神中满是清明之色。

    于其而言。

    燕地粮荒一事,到此便已然彻底画上了句号。

    数息后。

    许奕略作定神,随即将书桉一侧文书最上方的书签取下。

    随着被用以区分文书类型的文书离去。

    一与先前文书样式略有些许不同的文书瞬间浮现于许奕眼前。

    而那文书的署名赫然为长吏司吕文苏。

    许奕不徐不疾地取出文书,拆开细阅。

    在杨先安等人忙碌于平粮价等事。

    王文清等人忙碌于新官道。

    王文廉等人忙碌于重建女祁城等事时。

    身为燕王府长吏司主官的吕文苏亦从未闲着。

    而其所负责事宜更是直接关乎着昔日女祁的重建进度。

    以及新官道的实施进度。

    因燕地粮价连番下跌等缘故。

    先前所募集的二十万民夫难免会心有浮动。

    故而。

    在许奕的授意下。

    吕文苏于这段时间内完善了燕地粮票兑换处的布局。

    并为此制定了一定的细则,用以规范并监督粮票兑换处。

    除此之外。

    吕文苏更是结合燕地内的实际情况。

    做出了民夫薪酬调整等一系列计划。

    从根源上安抚民夫们那颗躁动的心。

    从而保障旧日女祁以及新官道的建设进度。

    两刻钟后。

    许奕闭眼沉思近半刻钟之久。

    随即起身倒水、研墨。

    待墨汁浓稠相宜后。

    复落座提笔。

    于吕文苏所书文书中圈圈画画,书以己见。

    不多时,文书一侧便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非是吕文苏所着计划不够周密。

    而是很多地方其实可以更加完善、尽善尽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