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歪打正着的政老爹

第一百一十二章 歪打正着的政老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荣宁二府,都看错了他!”

    贾政面色羞惭,垂下头,想起自家兄长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之语,只觉一张脸火辣辣的,臊得无地自容。

    这是被光芒刺到眼的感觉,太亮了。

    不仅仅是贾政觉得道德上自惭形秽,就是一些年轻的科道言官,都觉得与有荣焉,面色振奋,蠢蠢欲动。

    江南道御史陈端,身量挺拔,形容俊秀,目有风仪,是崇平朝的二甲进士,道:“臣为圣上贺,圣皇在世,播礼乐治天下,布德政于九州,臣民如沐日月清化,崇尚节义。”

    山西道御史徐谧、河南道御史杨文轩,六科给事中都是纷纷出来奏陈。

    含元殿中难得一片祥和,这些吵吵闹闹的言官,几乎是同一口径,殿院的纠仪御史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怎么说呢,

    甚至贾珩都低估了此举对陈汉德政的积极意义。

    大汉立国以来,其实也围绕着礼法治国的问题上,也是展开过论争。

    纵观古代,从西周时期的“为政以德,以德配天”,秦时的“缘法而治”,“严刑重罚”,两汉时期的德主刑辅,再到唐时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以说德政教化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提到了与法平齐,甚至超过法制的水平。

    哪怕是后世,都有“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之语。

    陈汉从前明的“明刑弼教”出发,沿袭前汉“以孝治天下”,也是复现了“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治国主张。

    以上,只是说明,封建社会对于德治人心的教化,甚至在许多时期,尤在法制之上!

    就以贾珩辞爵一事而言,无疑是……放了个“大卫星”。

    陈汉国朝百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不要官职,还能说你是沽直邀名,学前汉的屡次征辟不就,似有沽名钓誉之嫌。

    甚至还有一二宵小,恶意揣测,你不愿忠于王事,或是心存怨望?

    结果,你爵位都不要?

    这人脑子……不是,就是品德高风亮节,简直可以留名青史,树为道德典范。

    “臣本愚直……”

    崇平帝威严面容上,神色高妙,平静目光掠过殿中文武百官,心头虽然满意,但面上却故作难色,叹道:“诸卿,朕也是左右为难,有心嘉允之,然圣旨诏书已明发中外,邸传诸省,如改易旨意,是否有朝令夕改之嫌?如不改易,岂非辜负了贾珩此子,磐石不移的皎皎之志?”

    江南道御史陈端,躬身说道:“臣冒昧,不敢苟同此论,圣天子在世,天下感沐德化,如三代之治,百姓谦逊知礼,崇礼义,尚节让,况圣贤曰,君子有成人之美,圣上嘉其德志,露布之于天下,咸使天下臣民与闻,何言有君命朝令夕改之嫌?”

    礼部尚书贺均诚闻言,点了点头,暗道,陈汝贤虽未馆选至翰林院,但通达礼义之道,当初若是拣选礼科都给事中,比之在江南道这等什么也做不了的地方强多了

    河南道御史、山西道御史,浙江道御史也是纷纷出列闻言,身形剧颤,再次叩首而拜,带着乌纱官帽的头,重重叩在地板上,声音哽咽说道:“宁荣二府,先前受人蒙蔽,然除族籍一事,并未做成,圣上明鉴。”

    前面站着的工部郎中秦业,听着一旁的磕头声,余光瞥向贾政,目中也有几分怜悯。

    当日,他是亲眼看着自家女婿,用时一刻,书就《辞爵表》一疏,对了,用的还是他的奏章。

    当时就有预感,此表一上,恐怕于朝堂要引起轩然大波。

    关键不在于《辞爵表》,这东西在国朝虽然没有,但在史书上有过,但事后证明……别当人是傻子,玩以退而进的手段,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知道怎么回事儿。

    读书人做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很强的。

    正因为贾珩奏表写的恳切,那是真要辞爵的。

    在一众文武心头,你竟然玩真的?

    这个简直就像发现了一个“傻子”,大家快来看啊,这人简直是……高风亮节,古贤民之风。

    崇平帝闻言,看着贾政,沉吟了下,道:“贾卿,平身罢。”

    而后,将一双威严的目光,投向一旁的礼部尚书贺均诚,道:“贺卿。”

    礼部尚书贺均诚,拱手说道:“犯官珍虽有子嗣,但珍所犯之罪,系勾结贼寇,逞凶京师,有大不敬之嫌,既属十恶之列,其子已无承嗣之资,而珩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现有荣国之人都再三恳切求举,老臣请圣上准其所请,嘉允之。”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连荣国之人都出来让贾珩嗣承宁国香火,为贾族族长,这简直就是有力佐证。

    简直可以说,品德感召的典范了。

    这一幕完美的,这位礼部尚书甚至心头都产生一丝狐疑,莫不是天子暗示了贾政?

    然后,崇平帝并无“画蛇添足”之举,有些东西,只要是人为,再是天衣无缝,都会被人察知破绽。

    彼时,反而就是政治丑闻了。

    崇平帝深深看了贾政一眼,道:“准卿所奏。”

    贾政几乎是热泪盈眶,顿首再拜道:“臣谢圣上隆恩。”

    内阁次辅韩癀面色沉静地看着这一幕,眸光深深。

    心道,这贾存周倒是歪打正着,唯有如此,才能弥补贾族清誉小说

    相比旁人或还以为贾政老谋深算,但韩癀这位吏部天官,对贾政的性情、手腕,几乎了解的一清二楚。

    不通庶务,好做清谈的假道学。

    恩,就是歪打正着。

    崇平帝道:“此事既了,就拟旨议交六部。”

    陈汉承明制,内阁拟旨附署,传达六部,六科给事中有封驳之权,等六科也签了字,那就是可以备案可查的圣旨。

    无可争议,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

    旨意大意基本是“辞爵,嘉允之,然朕悯功臣,不忍香火断绝,以珩承嗣云云。”

    这就是放在全天下,都挑不出毛病。

    爵位,我可以不要,我祖宗,不能不要吧?

    让贾珩以族长身份祭祀祖宗香火,这是天子的恩典光耀,对其孝道的最大褒奖,这是德政典范。

    谁敢妄加置喙,就是悖逆人伦,丧心病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