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五十一章 拨云见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鼎十七年,十二月。

    东宫传出喜讯。

    太子妃怀了!

    听到消息,太子马不停蹄地赶回东宫,探视太子妃。

    椒房殿,卫皇后却是暗暗松了口气。

    太子多年无后,这一直是她最担忧的。

    如今太子妃有孕在身,无论这一胎是男是女,终归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待皇嗣成长,只要她能稳住后位,加之大将军卫征使劲,太子继承大统已成必然。

    卫氏这些年谨小慎微,所图不过是儿孙和家族的顺遂。

    元鼎帝对未出生的小家伙很是期待。

    到底是嫡亲的孙儿,总归比庶出的要亲切。

    另一方面,这让元鼎帝想起了皇祖。

    即便追求长生,他仍然时常会幻想皇孙出世,再由他亲自蒙学,养在身旁教导治国的方略,为君的根本……

    朝堂诸公同样满是大喜。

    他们做臣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福泽或祸及背后的家族,那是动辄成百上千条性命。

    大汉皇位平稳传承,最好不要有什么波折,这才是最好的。

    相比前秦那群武德丰沛的莽夫,汉臣自诩儒雅墨客,能动口的事情绝不动手。

    然而——

    这一切的平静,很快被一个更加震动的消息打破。

    元鼎帝病了——

    久违的苦痛和晕眩,很快令这位大汉帝王陷入极端的病苦之中。

    太医们手段齐出,可依旧不能减缓半点。

    说到底,他们学的是治愈病魔的本领,而不是脱离苦海的仙术。

    折腾了三日。

    元鼎帝的身子再度恢复,手脚利索,甚至还能骑马弯弓射大雕,比寻常老叟利索多了小说

    可这并不能叫他满意。

    消沉了许久的长生野望再度膨胀。

    元鼎帝先是遣太监到唐侯处,索要靖王留下的其他丹药。

    唐侯摇头称无,并任由汉廷卫士搜查全府,从前厅后堂到假山假水,甚至密室的每一处角落都没有放过。

    汉廷卫士有心立功,却没有什么进展。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见唐侯这般配合,倒是存了放唐侯一马的念头。

    只有极少数,仍,转瞬过去半月。

    在方士首领的劝说下,元鼎帝第一次咽下了金丸。

    与金风玉露丸大有不同。

    都姓“金”,服用金风玉露丸是白日飞升,那金丸的滋味像是堕入地狱。

    半颗下肚,元鼎帝猛咳不止,脸色发红,仿佛被煮熟了一般。

    太监们投去担忧的眼神,方士首领却说是正常现象

    以元鼎帝的骄傲,既然吃过了苦头,断然不会让这成为笑柄,他丢不起人。

    于是,在某种双向奔赴下,陛下服用金丸的消息不胫而走。

    长安城中,那些稍微精通医理的人家,暗地里大为不屑。

    信奉道家的修士,同样嗤之以鼻,想要成仙,辟谷祛浊才是正道。

    只有老臣忧心忡忡,当他们再想寻求梁王和楚王出面时,二王纷纷紧闭门户,不见外人。

    随着陛下龙威日盛,哪怕身为同胞兄弟,在长生的问题上也不敢发声。

    二王心里清楚,情分是会日益消减的,可两家王府的人口不会,倘若因此开罪陛下,搭上了全府的未来,那是不值当的。

    事情的发展正如他们所料。

    服用金丸,元鼎帝的情绪古怪,独断专横,不停劝告。

    短短一月间,先后有六名臣子因劝谏入狱,自戕狱中,数目比元鼎前十七年加起来都多。

    方士们仗着有陛下撑腰,又恢复了欺行霸市的嚣张作派。

    六名臣子的下场在前,没人愿意当这出头鸟,只能坐视世风日下,黑云笼罩长安。

    ……

    元鼎十八年,十月。

    东宫传出一道哭嚎声。

    宛若惊雷,穿过密布的乌云,给长安带来光明。

    “禀告陛下,是位龙孙!”

    报喜的大太监满脸激动。

    元鼎帝望着下方,浑浊的老眼骤然闪过清明,龙袍下枯瘦的手臂颤动不已。

    “好,好!”

    元鼎帝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将案前的金丸推倒,行至殿下。

    声音里饱含期待,还有一丝急切和惊喜。

    “摆驾东宫!”

    听到熟悉的语气,大太监只觉得鼻子一酸。

    “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