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滇南石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确认王璋无恙,李常笑紧绷着的心总算放松了下来。

    接下来几日,他和王、熊二人同行,沿太原郡南下去孟津。

    路上,李常笑对熊彰这游商的行当起了兴趣,同他聊了许多关于游商的事儿。

    提起本行,熊彰立即眉飞色舞起来。

    他得意地讲述了自己如何打点边关秦卒,还有疏通匈奴百长的关系。

    靠着两头通吃的手眼,熊彰在一众漠北游商中同样闯出了名声。

    李常笑将这些事暗暗记下

    嘉定三年,十月。

    抵达平阴城。

    如今三川郡落在沛王麾下,西面的秦廷没有进军的打算,整座郡县勉强算是安宁。

    进入城门之后,商铺林立,酒楼茶舍,还有饭店客邸络绎不绝。

    街道两旁出现了许多摆摊的商贩。

    走了几步,忽然前面有一家是卖饴糖的。

    熊彰眼睛一亮,靠近铺子,对那小贩说道,“店家,要半两饴糖。”

    小贩或许是认得他的,态度分外热情,爽利回应,“好嘞,客官稍等。”

    说罢,他蹲下身子,取出一小包桑皮纸,里面包的就是饴糖。

    熊彰笑着接过,同时递给店家二十五文。

    见此,王璋眼中闪过几分惊讶,是为饴糖的价格。

    照这么算,一两饴糖需得五十文

    要知道,哪怕战乱粮价最高的时候,一斛也才十五文上下,低的时候只要五文。

    熊彰这家伙有够阔绰。

    察觉到了他的疑惑,熊彰当即解释道,“是买给家中孙儿的。俺老熊平日不着家,恐孙儿疏远了,给他甜甜嘴,记得老熊的好。”

    此话一出,就连李常笑都看了过来。

    行啊,老熊心眼不小!

    ……

    当天晚上,李常笑与王璋在熊彰家里住下。

    虞氏听说熊彰带了客人回来,立即将自家养的鸡宰了,煮上黄米饭,招待客人。

    席间还有许多后院种的蔬菜,样式可谓齐全。

    李常笑嚼着黄米,不时称赞虞氏的手艺,当真称得上一绝。

    熊彰的两个儿子,还有长孙都来了。

    看着他如今子孙俱全,妻子贤惠的模样,李常笑心底感到些羡慕。

    从熊彰的表情来始年间的那场极寒天灾,彻底压垮了大秦盛世。

    若有足够的粮食,或许大秦的命弦就能改写……

    这是无数秦国老臣逝世前的遗恨。

    王璋在秦廷多年,显然接受了这种说法。

    对此,李常笑不敢苟同,甚至觉得有些好笑。

    他可没忘,元始帝当年是运了百万石粮食到山东诸郡的。

    真要落到实处,哪怕大秦黎庶千万,支撑数月是绰绰有余的。

    可事实呢。

    大秦各郡的灾荒并未缓解,甚至加剧了百姓的愤恨。

    这分明不是秦皇的错,错的是这世道,是那批附骨之疽。

    他们吸大秦的血,吸黎庶的血,最后将偌大的秦国彻底吸干。

    当然,李常笑同样不会告诉王璋。

    既然他接受这个说法,并且从中寻得了归途,姑且就当事实当真如此。

    于是,李常笑又问起了生财之道

    王璋表示还没想好,倒不如从饴糖开始。

    听到这,饶是以他的定力,对王璋都无语起来。

    这小子对此道还真是一窍不通。

    倘若饴糖真能生财,那些贩卖饴糖的小贩就不是小贩了。

    也罢。

    看在丹阳的份上,李常笑觉得自己该提点他一下。

    毕竟李墨和王璋都是外甥,厚此薄彼是要不得的,一碗水需得端平。

    前头李墨靠着他提供的葡萄酒方子大赚了一笔,现在也该给王璋来点不一样。

    经商之道,经营靠的是禀赋和能力,而“商”这一字讲究独特性。

    旁人有的我也有,我有的旁人却没有,若做到这点,等待的就是财源滚滚。

    李常笑暗想,既然先有“饴糖”,倒不如将“蔗糖”推出来。

    论起甜度,蔗糖完全吊打前者。

    这一切同样有其可行性。

    前些年他途径滇地,就见过野生的甘蔗。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是早有注定。

    说做就做。

    这天夜里,李常笑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蔗糖赋》,交给王璋,并且言明了滇国南部的甘蔗。

    至于这小子能不能成功,那就不是他该关心的了。

    “若是成功并且发扬起来,后世可就不能叫‘西国石蜜’,该喊‘滇南石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