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长生之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待到巡察离开,刺史暗中找到了高文,隐晦地将张道济的消息传给他。

    话音刚落。

    高文面上可见有几分失落。

    刺史颇有几分愧疚:“到底是我耽误了高兄。高兄放心,只要本官在位一日,必保你这长史之位安然。”

    高文失落之后,余下的尽是释然:“这怪不得旁人,是我的文章不堪。刺史大人是好心,高文若因此怀恨,那才是真的枉为人子了。”

    刺史深感他的豁达,视线落在一旁的高达夫身上,满脸笃定。

    “本官断言,高家的气运,定然在达夫身上光复。”

    高达夫听到有人喊自己,疑惑抬头。

    高文轻轻在他头上摸了一下,笑着道:“刺史伯伯是夸你。”

    他再看向刺史,明知道对方这是恭维之言,却还是面露感激:“承刺史吉言。”

    话虽如此,高文对高家能否光复,其实也没有多少的信心。

    毕竟高家到高达夫这一代,同辈兄弟已经有四十来人了,其中高达夫排行三十五。

    他高文膝下只有这一个男丁,要说有多大的希望,只能是虚妄。

    ……

    洛阳城,上阳宫

    去年窦皇后薨了,先天帝身边再无可以体己之人。

    他索性将朝廷搬到洛阳。

    一来是暂时逃离长安的伤心地,他的皇祖父,父皇,母后,甚至正妻,全都在长安离世。

    二来,近年北上的边患又有反复的趋势。

    回纥日渐强盛,对大唐这个宗主国开始虎视眈眈起来。

    先天帝坐镇洛阳,可以表明朝廷的态度:大唐不怕战争。

    这短短的六个字,是七十来年,四代大唐边军用鲜血堆起来的威名。

    天可汗的威名远渡重洋,甚至传到了大食的耳中。

    大食帝王将大唐视作征战东方的高墙,双方的大军在安西四镇的领域多次碰撞。

    大唐虽居于守势,但这三十年来没有让大食取得寸土的成果。

    长安,东宫。

    太子李开元自然成了留守长安的不二人选。

    先天帝开始将一部分的朝政,有意识地交到太子的手中。

    一方面是培养太子的羽翼,另一方也是想让他提早适应国朝的环境。

    太子手中主要负责的一个事项,正是安西四镇。

    当年李开元随李常笑北上安西,让他对这个大唐的西境重镇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后来一段时间里,他与封清之间的争论。

    阴差阳错间,李开元对安西四镇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胜过先天帝。

    如今大权在握,李开元可以着手做一些,他从前想做而不能的事情。

    第一,是将长安宫廷的匠人派到安西,替四镇军民增建设施。

    他亲自到过安西,对安西的感官与大唐其余之人不同。

    若说在旁人眼中,这安西四镇只是一道围墙,一道壁垒,一个流放人犯的不二之选。

    那么对李开元而言,他透过封清的书信,分明看到了另外一层意思。

    家。

    这个大唐的西部重镇,某种意义上,又是一个家,收容了四镇的军民。

    李开元作为大唐的太子,未来的天可汗。

    安西四镇同样是他的家。

    既然是家,第一步当然是要吃饱穿暖。

    土地不利于耕作?

    李开元将凉州故地的农家官员派往安西四镇,协助当地的百姓改善情况

    将士们没有婚配?

    李开元向天子请命,将那些抄家的罪臣女子送往安西。

    四镇粮饷常年拖欠?

    李开元彻查户部,背靠绛州王氏的威望,彻查了军中的贪墨之象。

    短短两年,安西四镇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先天九年,二月

    杜审言病逝。

    整个杜家沉湎于一片哀戚之中,杜贤作为杜审言的长子,从今往后将要重新背负起这个家。

    此刻。

    他站在李常笑的面前,希望从这“叔父”的口中,可以得到几分教诲。

    李常笑盯着他,淡笑道:“成家立业,首当成家。杜老弟临终前留下一纸婚书,以你的情况,不宜再拖了。”

    杜贤拱手一礼:“侄儿遵命。”

    “贫道记得你的婚约是与崔氏。素闻崔家主喜好佛法,正好有一纸东来神僧的书帖,贫道将其赠与你,用来交好未来的丈人。”

    此话一出,杜贤当场愣住。

    他慌忙推辞:“东来神僧的书帖,这可是通行长安的宝贝。侄儿怎好受此大礼。”

    虽说杜贤常年居于巩县,他也清楚长安贵人们对东来神僧书帖是何等推崇。

    毕竟这是辅佐了五代李唐嫡系的神僧,年纪怕是有百岁了。

    这样堪比仙神的人物,是可以影响到朝堂大势,还有家族兴衰的。

    世家大族,无不以收藏一份东来大师的书帖为荣。

    李常笑看着杜贤这“无功不受禄”的模样,缓缓道:“东来大师品性圣德,最喜助人为乐。让若知可以促成姻缘,定然也不会怪罪的。”

    以李常笑如今的心境和脸皮,已经可以做到当面夸奖自己而不脸红。

    不对,应该说,这才是宠辱偕忘的最高境界!

    杜贤仍然还想推辞。

    李常笑却不想和他打太极了,毕竟自己的书帖,他要多少有多少,而且绝对是如假包换的。

    于是干脆摆出长辈的面孔。

    一番申斥之后,杜贤再不敢反抗。

    看着杜贤这般谨慎的模样,李常笑忽然心中闪过不少念头。

    其中一个,就是他呵斥幼年诗圣的场景。

    啧啧!可以将诗圣给吓哭,自己未来又将成为千古第一人吧!

    这样才不枉他提早十年混进杜家。

    直到今日,李常笑才有些明白了,作为一个长生者的乐趣所在!

    ……

    送走杜贤,李常笑回到自己的府中。

    有一个小丫头正手持木剑,在演练某种剑舞。

    她是李常笑前年游历郾城的途中,在北街捡来的小娃儿,不知其姓名,只知复姓公孙。

    没过多久,小丫头的眉头就浸满了汗珠。

    李常笑拿着水和食物上前,笑着说道:“公孙丫头,今日到此为止,先歇歇。”

    小丫头意犹未尽。

    李常笑只得拿出撒手锏:“再不停下,贫道明日可就不教你剑招了。”

    “好师父,我来了!”

    这丫头变脸简直比翻书还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