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九十二章 佛法渡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

    曜日松赞和大唐公主相携来见。

    有过李常笑的插手,曜日松赞因为没能从大唐获得足够陪嫁的不忿,也算是彻底消散了。仟????d

    至于罪魁祸首东赞,他已经被夺去大相职位,留在府中查看。

    左右无人。

    曜日松赞行了一记弟子礼仪:“请大士传下佛法。”

    “可。”

    随着李常笑一声令下,巨大的金刚佛身拔地而起,矗立在吐蕃王宫的山上。

    佛身的躯体盖过了高山,甚至足以让整座逻些城都看到。

    许多本就信奉佛法的吐蕃子民,直接当街跪拜:“喇嘛钦!”

    这一次,连曜日松赞也不例外。

    他神情无比虔诚,简直到了无可猜疑的目的。

    若是东赞在场,见此情形定会大感惊讶。

    因为以曜日松赞目前的举动来看,这一位对佛法的虔诚,还要比对王权的执念更深。

    至于为何会有这般矛盾的结果,稍一细想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虔诚固然是信仰的寄托,然而当信仰并未得到回应,虔诚总是要排在现实之后的。

    李常笑的一番显圣,无疑是加强了这一虔诚。

    所以两者并无先后,不过是中间多了一段因果罢了。

    ……

    金刚佛身与李常笑的面目相通,并且随着他的一举一动而变化,须菩提叶溢散着佛光。

    李常笑望着下方的曜日松赞,缓缓道。

    “贫僧今日赐下八宝,惟愿国泰民安,不受战乱之苦。”

    曜日松赞神情肃穆:“大士在上,弟子遵命。愿以王族世代请示,凡我族王者,永不可擅动兵戈。”

    “好,”李常笑点点头,背后忽然生起八道光团。

    “法轮”“右旋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吉祥结”“尊胜幢”

    这是佛道八宝的显化。

    原本看着虚无缥缈,可在李常笑一指沾上过后,八宝通体生起金光,凝结成实物逐一落于曜日松赞身前。

    “佛道八宝,承载着贫僧的佛法要义。”

    “今后留于逻些,你可自参之。”

    “谨遵大士法旨。”

    ……

    贞观十四年,九月

    曜日松赞正式向大唐臣服。唐蕃两国使者相会,于边境设立唐蕃友好碑。

    吐蕃局势,暂时归于安稳。

    蜀王李元康再度返回。

    朝廷的封赏又一次到达,以蜀王之身,兼领剑南道兵马元帅。

    ……

    贞观十五年,五月

    大唐文坛再度起了震动。

    东皋子王功,终于将他十余年前留下的半首诗给补全了。

    下四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无论意境还是胸怀,皆在原有的意境上有所超脱。

    “由东皋一山,直指田园闲趣。”

    一时间,不少天下名士蜂拥着前往绛州龙门。

    若说从前只是单纯拜谒文中先生,想要聆听当世圣贤的至交。

    时至今日,又多了一个目的。

    亲眼一睹东皋山,是否真的如东皋子笔下那般,以诗文写景,当真是演绎了何谓妙笔如画!

    ……

    雍州,参军府

    王福抱着一个襁褓小儿,坐在屋檐底下。

    “小安子,你从祖终于成诗了。为父品鉴过,这诗当真是巍峨。”

    襁褓小儿眯眯眼,仿佛是真的在认真倾听。

    王福放下手卷,轻轻抱着小儿:“小安子。你爹我,从小也有个当诗中剑仙的梦。”

    “可惜蹉跎了一辈子,剑法没能替国立功,诗词之上更是寸业未建。”

    “小安子,你要给爹争一口气。”

    襁褓小儿翻了个白眼,假装昏睡了过去。

    这时,屋里走出一个素衫的清丽女子。

    女子莞尔一笑:“郎君,怎么又在逗小安子。他还这么小,哪里知道诗是什么。”

    这时王福的正妻,安氏

    王福摇摇头:“夫人此言差矣。学诗当要从娃娃教起,如今我大唐文坛被二叔的一首词句力压,他也就此名满天下。”

    “为夫预料,未来的大唐文坛,恐怕又会诗词而产生不少的名家,千载之后又是名家荟萃,共襄盛举的一场文人盛世。”

    “爹与二叔等不到。我兴许可以见证,但苦于年老而无力。唯有小安子,他有幸亲临这盛世!”

    安氏盈盈一笑,并不反驳王福。

    她径直伸手,直接将儿子抱了过来,柔声道:“妾身不知道文坛的盛世可否回来。但是为娘的小安子,他现在饿了。”

    王福被这么一打岔,好不容易酝酿起来的情绪顷刻间消散全无。

    他无奈一笑:“为夫正在怀古伤今呢,夫人何故打岔!”

    “哼!我一介女儿家,也知道当今正处盛世。若是盛世之人埋怨,又叫乱世之人如何得安。”

    “夫君还是莫要学那群酸儒多看看公爹的豁达与敞亮,这才是妾身眼中的儒者风骨。”

    ……

    大明宫中

    近来贞观帝传唤太医的次数越来越多。

    随着国朝日益安定,贞观帝需要时刻牵挂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少了。

    太子在床前侍奉汤药,无奈道:“太医们都说了,父皇的身体需要安养。再说了,还有东来师祖。父皇,您不妨听儿臣一劝,歇歇吧。”

    贞观帝喝着汤药,没好气瞪了他一眼:“怎么,这么快向接朕的班了?是不是朕太惯着你了

    太子听出这话里的打趣,脸上尽是讨好:“可不就是神威远洋的天可汗父皇宽宏,才有儿臣今日的恣意。”

    “正因如此,儿臣从未想过要篡父皇的位,或是造父皇的反。”

    “时至今日,儿臣的心意似有变化。”

    闻言,贞观帝缓缓抬头,淡淡道:“想通了,受不了朕这老头子天天训斥你?还是想要将你的太傅们全抓起来?”

    “的确想通了,”太子说着径直跪下:“常言君臣父子,这才是人伦与礼教。可儿臣不才,认为父更在君之上。”

    “儿臣喜欢慈爱的父亲,更甚微服四海的天可汗。若皇位会影响父亲寿数,当儿子只能选择造反了!!”

    贞观帝被这一番言论给逗笑了。

    他摊开手:“朕就在这,你要造反,朕随时恭候。”

    “对了,倘若朕驾崩了。记得好好孝敬老爷子,不然朕与你断绝父子关系!”

    一旁的太监听到这对父子的商议,简直吓得头皮发麻。

    好家伙!

    寻常人家避之不及的“篡位”和“造反”,怎么给这两位说的,就像是君子协定一样。

    得了,还能谈条件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