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六十一章 战事落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到李常笑离开缥缈山时,清衍真人的身影凭空出现。

    他面带笑意,“南华道友,事办了?”

    李常笑点点头,“已了。”

    闻言,清衍真人的眼中闪过一抹惊喜,趁势邀请道。

    “南华道友若是闲暇,可愿到我青牛道宗坐坐?宗门里还有数位长者,可与吾等一同论道。”

    许是心思纯正,所以能够能一门心思投身道法,并视之为衣袖和手足。

    李常笑想了想,应了下来,“也好,贫道打扰了。”

    “哈哈,我那些师叔们可有福了。与道友论道,定能受益不浅。”

    ……

    长平城外

    当日联军撤离过后,很快又组织发起了一场新的攻势。

    太平妙宗的天公张谯,终究是没能熬过来,甚至来不及交代后事就殒命了。

    接连两位真罡境的折损,对诸侯联军造成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大。

    一来,缺失顶尖武力,难以防备对方高手的刺杀

    二来,随着张谯离世,太平妙宗和魏郡朝廷的关系逐渐微妙。

    仅仅这几日功夫,偌大的太平妙宗分崩离析。

    张谯的徒子徒孙,要么改易门庭投到世家名下,要么就因为各种缘由病故。

    某种意义上,太平妙宗的叛乱时至今日才算告终。

    ……

    这日,天色昏沉。

    诸侯大军终究是承受不了连日的士卒折损,彻底抛弃长平城,向东面逃窜。

    最初的诸侯撑到今天,只有七位还坚持着。

    这其中就包括从南阳郡撤回的孙符和曹瞒。

    袁处虽然排挤二人,但架不住其余的诸侯实在鸡肋,只能捏着鼻子重用二人,甚至还表露拉拢之意。

    汝南袁氏素来是天下世家之首,能够与袁氏联姻的也都是高门大族。

    世家中人无不以迎娶袁氏女作为显摆的资本。

    袁处这回也是下了血本,他力排众议将家族中的女子许给曹瞒嫡子,以及孙符本人。

    算是建立了一个看似稳定的联姻关系。

    连带着在瓜分其余诸侯地盘的时候,曹瞒和孙符也大有收获。

    曹瞒的势力延伸到梁国和彭城国。

    孙符不仅得到海贸的许可,而且还兼领了广陵太守一职,将孙氏的势力延伸到徐州一带。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条件的。

    两家需要各出兵马,协助袁处攻取并州和幽州。

    此战已败,如今看来只要有关中王坐镇,推翻长安朝廷是不太可能了。

    袁氏一族大权在手,当然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既然无法一同,割据一方,操纵傀儡帝王当权臣也是好的。

    只从战果来看,对诸侯而言是惨白,会盟的十八路诸侯战死了十位。

    可袁氏一族趁势吞并了死去诸侯的地盘,反而将家族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一倍有余。

    吃相虽然不好看,但“亏”可是一点都没吃着。

    ……

    临安五年,五月

    武平城

    关中王率领大军,攻下整个陈国。

    正当他准备继续进军的时候,却得到临安帝一纸诏书。

    诏书以连年征战、粮草匮乏为由,要求关中王停止用兵,班师回朝。

    到底是有过数年摄政经验的,以关中王的老辣,一眼就看穿了临安帝还有左右陪臣的小心思。

    粮草匮乏,不能说是毫无根据,毕竟数十万兵马每日的粮草消耗都是一笔开支。

    但大军一路以来缴获颇多,至少有一半的粮草是关中王自己筹措。

    这就让朝廷的说法立不住脚了。

    虽说如此,可关中王没有多想,或者说是说服让自己无视某些关节。

    先帝临终时委以重任,这份信重是无以为报的。

    ……

    留下三万兵马坐镇陈留郡,余下大军班师。

    半月后。

    并州、凉州、益州这三州的兵马退回各州。

    朝廷方面按照昔日的约定,将蜀郡太守刘伶,以及两位州牧都册封为王。

    同一时间,并州王贾合领着骑兵返回的途中,遭遇了袁处所部精锐的袭击。

    袁氏老祖袁高,金罡掌教金无名这两位真罡境同时出手。

    并州王贾合于乱军中被杀,董颖和吕温领着余下的并州骑兵一路逃回雁门郡。

    并州南面的两个郡顺势落入袁处手中。

    大战刚刚落幕,可是并州王的身死,又像是一把柴火般,将熄灭不久的战再度点燃。

    消息传到长安。

    临安帝接受皇甫孝和的建议,只是派出大军坐镇河东郡,起到威慑的作用,并没有向对岸的袁军发起进攻。

    这更是助长了袁处攻伐并州的气焰。

    ……

    陇西郡,临洮

    青牛道宗的山门

    在清衍真人的陪同下,李常笑从青牛宫出来,身后还有七八名白发苍苍的道袍老者,面露不舍,甚至还想跑上去送一段路。

    其中一位白发老者急得直拍大腿,“以南华道友的道行,不入我青牛道宗,实在可惜了!”

    有个年轻些的老头劝慰,“师叔,这求道一事急不得。缘法有尽,不拘于外。”

    “南华道友一心修道,不受外物纷扰,才有今日。吾等当……”

    他正滔滔不绝,打算说道一番的时候,脑袋上忽然挨了一个爆栗。

    砰——

    白发老者不知何时站起,没好气道,“清平小子,我可是你师叔,轮不到你小子教训!”

    被揍倒的老头有些委屈,小声回应,“元壶师叔祖,我时年七十有四,怎么还敲我。”

    听到这话,白发老者元壶的眼睛猛地睁大。

    他指着自己,“你师叔祖我再过半月,就是百岁生辰!怎么,揍你不得?”

    “得,得……”老头清平哭笑不得。

    百米以外,李常笑将这一切听在耳中,不由莞尔。

    这青牛道宗的年纪,还真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啊,放在外界七十已经是高寿,在青牛道宗还只是小辈。

    清衍真人也听到了,脸上少见的露出尴尬神色,“让南华道友见笑。”

    李常笑摆摆手,“何来此言。长寿是福,贵宗皆是有福之人。”

    闻言,清衍真人笑了,思来想去,也想恭维一番。

    他想到山下的一句俚语,于是就用上了,“南华道友修道有成,长命百岁,寿比山南,定然是不在话下。”

    饶是以李常笑的涵养,听到这话也楞在当场。

    清衍真人没见过他这样,心中暗道不妙,难道他又说错话了?

    李常笑面色古怪,却还是回了句

    “承清衍道友吉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