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77章 尘埃落定(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14年4月上旬末

    崇祯问道:“周爱卿,你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只出兵4到5万主力?”

    周铉回答原因有四点: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其一、5万左右的军力大约是2到3个总兵的兵力,灵活机动,责任容易落实到位、容易指挥,不会出现一遇到硬仗,因为“责不罚众而溃逃现象”;

    其二、5万左右兵力,不需要过多粮饷装备,朝廷负担轻,能够长期持久与建虏打;

    其三、大明人多地广,经得起小的失败和不断的消耗;而建虏只是弹丸之地,人口只有几十万;

    长期用5万精兵与对方消耗,最终他们会消耗不起。

    如果长此以往,大明不断增加类似几个5万精兵,联合作战,则肯定能够横扫建虏。

    其四、只使用5万兵力,则有更多兵力防守蓟辽防线,从山海关到太原镇的长城防线。

    这样皇上和京城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崇祯突然问道:“周爱卿,什么叫‘责不罚众而溃逃现象’?”

    这些东西突破了崇祯的常识,在他看来,逃跑肯定是要杀人的,都杀人了你怎么还敢跑;

    但是在中国整个历史中,一直存在着,只是没有人点醒崇祯皇帝,更不知道战场上“责不罚众”的后果。

    首发:塔>读小说

    实质上,当危险来临时,那些勇气和胆量不够的人这时候不会考虑后面的砍头,而是内心更担心眼前的危险,甚至有侥幸的想法;

    大家都逃跑了,皇上不可能只砍自己的头,砍所有人的头则更不可能。

    周铉只好答道:“回皇上,当大规模作战,兵力10万以上时,肯定总兵有5个总兵以上

    而每个总兵的战斗力不一样,经验、勇武和胆量也不一样;

    当如果有一个总兵害怕或顶不住,他就会带着自己的兵想逃跑,那么其他总兵都可能跟着逃跑;

    这样的话,原本可能与建虏打一个旗鼓相当,但是因为一个总兵逃跑,导致最后所有的总兵逃跑,就会出现战败;

    但因为总兵多,逃跑以后,集体受到大的责罚可能性小;

    第一个总兵可能挨罚,甚至砍头,但是其他总兵肯定不会受到严厉的责罚;

    但即使如此,责罚也没有用,因为已经战败了,甚至主将被俘虏都有可能。”

    周铉说的这一切其实就是历史上的“松锦之战”的经过与结果。

    崇祯原本想反驳一下,后来想一想,也对;

    不可能把所有逃跑的总兵都杀掉,没有人会这么干!

    这时候,为了证明自己所说是正确的,周铉转向陈新甲和洪承畴,说道:“两位大人,在下的说法是否有偏颇的地方,请指教!”

    陈新甲饶有兴趣地问道:“周国舅,既然10万及以上兵力可能有溃开拔费要到位;

    其二、本次驰援锦州,臣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作战;

    如果匆忙作战,很有可能失败,故臣请皇上让臣做主。

    其三、臣会在外面招募一部分周家护卫队,作为亲军,数量3000左右;待本次驰援成功后,臣将率领他们去支援开封;

    请皇上派出东厂公公监督他们;同时,他们的月钱和装备全部由臣自己负担。”

    正常情况下,朝廷不容许文官和武官养大量的私家军,养个几百人还是可以的;

    崇祯心里很明白,现在是特殊时期;

    同时,周铉将所有的话提前向他禀报了,还能够派出东厂太监,更何况他还是很信任周铉的。

    因此,他认为这么多亲兵还是没有问题的。

    陈新甲纳闷问道:“周国舅,你怎么知道周遇吉,他上辽东战场,行吗”

    周铉当然不会说他是穿越者,知道周遇吉的勇猛和忠心;

    他只能说道:“陈大人,周遇吉来自勇武营,他曾经在对流寇作战时,特别勇猛,故在下很是欣赏他。”

    洪承畴和陈新甲很震惊周铉能够养3000亲兵,这可是需要大笔银两;

    崇祯思考半天,最后说道:“周爱卿,朕答应你这个三个请求,10天后,你要赶赴宁远,朕等待你的捷报!”

    周铉谢主隆恩,他请求崇祯皇帝明日发圣旨去辽东;

    并调派周遇吉5月份前,率领士兵,抵达山海关;

    崇祯皇帝答应了周铉的请求;【1】

    【6】

    【6】

    【小】

    【说】

    至此,朝廷所有的事情都有了明确的答案!

    首发:塔>读小说

    剩余下来的就需要周铉去忙了。

    待陈新甲、洪承畴和周铉走后,崇祯皇帝又在乾清宫里自言自语起来。

    崇祯11年后,他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银两、打仗、天灾等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他问道:“大伴,周铉是不是太放肆了,太没有礼仪了?”

    这周铉中间还有个周皇后,王承恩显然不喜欢做坏人,他小声答道:“回皇上,周国舅年轻气盛,难免在朝堂上说难听的话;

    不管怎么说,周国舅可是为皇上弄来了210万银两;

    这么多年,老奴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为皇上弄这么多银两?”

    崇祯点了点头,又问道:“这次将驰援锦州交给周铉,是不是风险很大?”

    王承恩再次小声道:“回皇上,依老奴看,周国舅心里很清楚这战战事的危险和重要性;

    否则,他不会一刚开始就反对驰援锦州,后来又不愿意防守蓟镇和宣府镇。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开封看守太监和杨文岳军中随军太监发过来的消息看,周国舅可真是有两下子,很有治军办法;

    他都救过一次杨文岳和陈永福。”

    崇祯再次点头,并夸奖道:“还是大伴记得清楚,想得明白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