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铁血小千户 > 0231 绝对的信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权衡了一番,汤光耀一咬牙一跺脚:走,你们不走,我走!

    这总行了吧?

    汤光耀带着几分无奈,几分愤然,一转身离开了书房,又一言不发地掩上了书房的房门,将这个小小的空间留给了萧文明和秦福。

    秦老将军都看愣了。

    他十八岁投身行伍,到今年已经快四十年了,伺候过多少文官,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谁不知道大齐朝的文官向来要比武将派头大——文官的品级比较高也就罢了;双方平级,文官都是拿武将当下属来看待的;有时候就是文官因为掌握着钱粮物资,或是当了监军,见到比自己品级高的武将,都是颐指气使的。

    可汤光耀倒好了,官位比萧文明高这两级呢,却对萧文明言听计从,比跟班还不如……这又是个什么套路?秦福完全无法理解。

    但也不用他理解。

    汤光耀一出门,萧文明便从贴身的衣兜里取出一只信封,小心翼翼地从信封里抽出几张纸,像捧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一样捧到了秦福的面前:“老将军请过目。”

    秦福见萧文明忽然这样庄重,也瞬间感到兹事体大,可见萧文明递上来的书信他却不敢接,支吾着说道:“这个……这个我不认识字啊……”

    这不要了人命了嘛!

    萧文明满以为自己拿出这份书信,那就能瞬间说服秦福,没想到这个将军居然是个不认字的,这就是贴贴切切的一句俗语: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不过这也不能怪秦福。

    秦福是从大头兵开始一点一点历练上来的,打从出生起就是个文盲,事实上别说是秦福这种从小兵做起的武将了,就是一本正经朝廷恩荫的屯田所的千户、百户,都未必能识得几个大头字。

    哪怕就是通过武举考上去的,撑死了也就是个小学文化水平,能够读懂和撰写简单的军令,就已经可以自称是“儒将”了。

    然而秦福虽然不认识字,却也不是完全不认识,几个常用的字,他还是认得的,就比如说萧文明手指的地方:“那秦将军请看,可认得这落款之人是何人吗?”

    落款处写了“赵直”两个字,正是毅亲王的名讳

    以毅亲王的身份地位,别说是在文书的最后落款了,就是在任何文字材料当中,都是不可能有人去直呼他的名讳的。

    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因为在辈分上矮了一辈儿,只能叫毅亲王为“皇叔”。

    要是知道这一层关节,哪怕就只看到最后这两个字,也能判断出这份书信是毅亲王的亲笔。

    将军秦福同样推导出了这个答案:“这……这是……是毅亲王他老人家的亲笔信?”

    答案是正确的,只不过他推倒的方式却别出心裁。

    原来秦福并不认识毅亲王的名讳,确认是加盖在落款旁边的一方红印。

    这个印记,在秦福跟着毅亲王打仗的时候,就经常作为调动兵马的凭证。更因为这方印章,并非朝廷的官印,而是毅亲王的私印,因此还特别带那样,这样强硬地反对萧文明的建议,那就不是在和萧文明过不去了,而是在和毅亲王过不去……

    正因为这个权力十分重大,因此就连秦福都有些怀疑,这样大的权力,他毅亲王老爷子,凭什么就授予给这么个初出茅庐的萧文明了,难不成是毅亲王他老糊涂了?

    秦福越想就越是难以理解,还是忍不住问道:“萧大人,这份书信真的是毅亲王的亲笔吗?”

    “那还有假?你若怀疑,自然可以派人去毅亲王的府上,向他老人家打听打听,是不是真的给我写了一封亲笔信?让我临机处置白炎教造反一事?”

    萧文明是那种无理也要占三分的人,更何况这件事情他浑身上下都占满了道理,更是把话说的斩钉截铁、一身正气……【1】

    【6】

    【6】

    【小】

    【说】

    这话就叫“一个唾沫一颗钉”,让秦福也不得不相信:眼前这个虽然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却也有不少毛病的萧文明,的确得到了毅亲王的绝对信任!

    其实在法理上,毅亲王作为一个没有差事在身的闲散王爷,是完全没有权力可以将军队指挥这样大的使命交给萧文明的。

    然而中国古代说到底并非一个法治的社会,而是一个人治的社会——一句话说出来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并不是看它产生的依据是怎样的,而是看说出来这句话的人到底是谁……

    一样一句话,别说是一个平民老百姓和一个官员之间的差距了,哪怕就是分别由皇帝说出来和由宰相说出来,其威力都是大相径庭的。

    甚至只要是皇帝的金口玉言,都可以超过任何一条法条的规定。

    这种治理方法和治理模式,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是不正确且不稳定的,可是在中国古代社会,这却是唯一可行的。

    毕竟老百姓的识字率也就这么点儿,能把自己名字写出来就不错了,想要让他熟读浩若烟海的《大齐例律》,这怎么可能?

    远不如某一个地方官,说一句话来的直接和可信。

    而地方官本身就不只是律法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法律的解释者,甚至是法律的创造者。

    《大齐例律》虽然是厚厚的一本,但是社会活动包罗万象,就是二十一世纪都过了二十年的现代,国家依旧要不断的进行立法活动来规范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

    而在古代这种通讯技术、印刷技术、传播技术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立法条件。只能依靠各级官员,根据法律的基本精神,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做出一些法律之外的决断。

    这样的决断往往并不完美,有时候还会因为掺杂了个人的情绪,而同实际完全情况相反,但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千错万错,至少能找到说这话的人,找到了人,自然就有人负责,有人负责总比没人负责强,而负责的人地位越高,当然就能说明这句话的效力就越强。

    而萧文明拿出来的这份书信,是毅亲王的亲笔,这个效力就更了不得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